台灣醒報

記者要努力挖寶

簡嘉佑 2021/12/14 13:16 點閱 206 次

今天兒童心臟基金會召開50周年慶生活動,而該協會是台灣「第一個醫療基金會」,老字號的招牌自然也吸引了許多醫界同仁到場,致詞內容大多與董事長呂鴻基有關係,讚揚他的事蹟與基金會一路過來的努力。

高齡90歲、一生致力於兒童心臟醫學的呂鴻基醫師,不僅一生奉獻於兒童心臟醫學,「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路以來也提拔許多醫界人士投入該領域。雖然沒有親眼目睹整個記者會現場,但看到民視新聞的報導,也能感受到醫界同仁的致詞、呂醫生的熱情與病患、家屬的感謝在現場交綰在一起,形成感人的場景。只能勉勵自己多加學習,總有一天要把「現場」用文字帶回來。

社長說「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有時候我以為是荒山,但其實無處不是寶山。端看記者能不能抓到切入點。再次想到報導者記者房慧真說過,在怎麼平凡無奇的人身上都會有故事。而我想這句話的應用範圍更廣才是,不僅是人,更是事、物上都有故事、都有亮點。
平時喜歡看一些藝術作品,從藝術作品中尋找與自己共鳴或深省的點,就是欣賞藝術的熱趣。現在只是換個角度,把自己當做民眾去思考,去找到事物中與人共鳴的「梗」。

而有時候失誤也沒有關係,承認自己的不足只是進步的第一步。後續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看看有沒有其他家媒體有報導這則新聞,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果有報導的話,他是怎麼寫的,寫的具不具體都很值得細細品味。而且社長當場就跟我分享,如果是她的話,她會如何進行這篇報導,也隨口就提出幾個我沒有想到的問題,如「你有沒有接班人啊」、「有沒有要給年輕父母什麼意見」、「什麼支持你90年一路走來」。這些題目跟未來趨勢相關,且很貼近民眾。

根據民視的報導,呂鴻基最後有說到,「我的專業是小兒科醫生,次專業是心臟科,讓他(病童)長大還要學習,這是我們小兒科醫師的一個目標。」最後一句或許就能放在導言,顯現呂鴻基做為醫生的志業與理想。

PS.此外,還有一件值得反省的事,部長陳時中今天有去下午2點的另一場記者會,離場的時候有受媒體聯訪。我當下聽完聯訪時,只有覺得「個案離開實驗室,先脫手套後脫隔離衣,順序有誤,不符SOP」的內容很值得一寫,其他內容就還好,所以可能沒有辦法寫成一篇稿。中央社今日把不過五分鐘聯訪的內容生出一篇稿件來,幾乎是以逐字的方式呈現。現在才開始比較理解「不要去幫忙整理,就逐字打出來就好」的好處是什麼,不僅保留原汁原味,而且也滿有現場感的。

12/12成果:
1.十大抗癌鬥士 陳苡寧與肝癌奮戰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11212-NcPy
2.阿富汗飢餓危機 國際解凍資金救援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11212-HEkW
3.蘇丹民眾反軍政府 籲國際勿予援助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11212-duse


簡嘉佑
tofu1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