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父母應對孩子狀況,總是慣用說教、指責的方式,希望迅速解決問題,而忽略理解孩子的內在感受,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無法對話。本書作者輝誠老師,也是在當上了爸爸之後,才開始一步步學習如何與孩子深度連結。
談到輸贏,面對孩子怕輸的心態,他從「嚕嚕啊!你是不是很喜歡贏的感覺?」核對孩子的感受與觀點出發,更鼓勵孩子「先深呼吸,想一想自己有多生氣」再次核對感受。
不少親子教養相關研究顯示:父母回應孩子的語言與詞彙量,會影響孩子腦神經發育;父母回應孩子的次數與態度,是否足夠多且專注,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多付出時間,與孩子進行高品質的對話,對孩子有莫大好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珍寶,都擁有無限潛能。
後來我逐漸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似乎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問題是,孩子為什麼一定要滿足父母的期待呢?孩子可以做他自己嗎?孩子可以不滿足父母的期待嗎?
不影響對孩子的愛
當孩子不滿足父母的期待,父母怎麼辦呢?倘若父母和我一樣期待孩子將來成功,但成功的標準又是什麼呢?由誰來決定,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人生,一定需要由成功或失敗來定義嗎?
慢慢我才領悟出一個道理,我還是可以對孩子有許多期待,但這個期待只是我的期待,孩子願意滿足我的期待,固然歡欣;孩子不願意滿足我的期待,我也能接受。重點是,孩子滿不滿足我的期待,都絲毫不影響我對孩子的愛與關心。
內在連結更緊密
這本書,不是什麼教子良方,而是一位父親從跌跌撞撞的教養之路,慢慢走向怡然自得、悠然自在的親子連結之路的經驗分享,裡頭充滿父親的自省、覺察與進步,還有親子間的許多對話,當然更包括不吝惜於表達,分享愛、接納、價值感和自由,並且在這種狀態中,相互滋養與成長。
這是這樣一本簡單的小書,也許可以幫助親子間的內在連結變得更緊密、和諧、穩固,當父母連結了孩子的內在,孩子也連結了他自己,最終逐漸長成他內心期待的樣子,變得更有力量、更獨立、更勇敢,由此又從心底滋生出更多的愛、接納、價值感與自由。
每天問孩子4個問題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只要每天問四個問題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一、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二、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三、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四、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原文的結論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非常有效,親子互相扶持,孩子愉快成長。」
最好的情況
有一次,李崇建和我在聊天時,曾為我示範過一次如何不斷幫助對話的另一方,覺察感受、觀點(和行動)的對話,像一個小迴旋不斷在感受和行動之間來回核對。我姑且舉兩類我和張小嚕的日常對話為例:
第一類是一切按照劇本進行的美好狀況。
「張小嚕,今天心情怎麼樣?」張小嚕一上車,我便問他。「很好喔!」張小嚕將頭移到前座,湊近我的臉龐,難掩喜色。「哦!爸比很好奇,你可以多告訴爸比一些,為什麼你今天心情很好!」(正向好奇)
「因為我英語考試一百分,所以得到十五個獎章,超多的,平常只有五個,我從來沒有考過一百分。」「喔,那你開心嗎?」(核對感受)「超開心的!」「爸比也替你開心,還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好奇孩子感受
「還有喔,我們班同學說下星期一要拿○○○和□□□(神奇寶貝名稱,太專業了,原諒我記不來),跟我交換△△△耶!」「那你開心嗎?」(核對感受)「開心啊!」
(追問)「如果下星期一,你的同學忽然忘記帶來了呢?或者說他不想交換了呢?你會生氣?」(核對感受與觀點)「不會啊,忘記帶,就改天換就好了,不想換也沒有關係,因為我也有點捨不得。」
「你覺得你這樣處理好不好?」「好啊。」「那就好。」「今天有壞事發生嗎?」「有喔!」「哦!爸比很好奇,是什麼壞事呢?」(正向好奇)
發生壞事也分享
「爸比,你真的有很多好奇耶!」「是啊,我有很多好奇耶!爸比很好奇發生了什麼壞事喔?」「我今天忘了帶聯絡簿和國語課本了啦!」「哦!那你心情怎樣?」(核對感受)
「很不好意思。」「真的會很不好意思啊,那你怎麼辦?」(核對觀點和行動)「老師請我把功課寫在一張紙上,同學借我課本一起看。」「那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崇建教的小迴圈,行動之後再核對感受)
「還好。還好同學有幫我。」「同學幫你啊,那你覺得怎麼樣?」(小迴圈,行動之後再核對感受)「覺得很好啊!」「你覺得以後這種情況要怎樣處理才好?」(核對觀點和期待)
「要記得每天應該要帶的東西。」「如果每天都記得帶的東西,是不是比較好?」「是啊!」
不強迫他說
第二類例子,是對話練習一開始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張小嚕,今天心情怎麼樣?」張小嚕上車後,把書包一丟,躺在後車座。「還好。」「今天有好事發生嗎?」「沒有。」「有壞事發生嗎?」「沒有。」「今天有好收穫嗎?」「沒有。」「有需要爸比幫忙的地方嗎?」「沒有。」
怎麼辦呢?一開始我都這樣一再回覆:「沒關係,如果有的話,爸比很期待聽你說喔!」(連結渴望,讓孩子覺得自由,沒有被強迫)
一旦張小嚕開始願意分享心情,我就會先察覺自己的感受、觀點、期待和渴望,然後展現自己的正向好奇,再通過「一致性的應對姿態」(平和、不指責、不討好、不超理智、不打岔),利用對話「核對」張小嚕的感受、觀點、期待,幫助張小嚕察覺他自己的感受、觀點、期待,然後連結彼此的渴望。
跟孩子說謝謝
以下節錄李崇建《對話的力量》內容,當中有對父母親的建議和叮嚀,我覺得是非常好連結親子間渴望的對話語言,摘錄於下:
親子之間的對話,若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對話就有了豐沛的能量,孩子容易擁有豐富生命力。我歸納了幾個語言,邀請父母若真心有感,將之運用於對話,親子之間應有深刻連結:
當孩子為你做了些什麼,哪怕是再小的事,都專注的跟孩子說謝謝。跟孩子在一起玩耍時,除了全心投入,並且告訴孩子,你很開心與他在一起。下班後見到孩子,或者孩子放學回家,告訴孩子你很想念他。
也分享給周遭
與孩子共處於寧靜的時光,感覺細膩美好的時刻,告訴孩子你愛他們。跟孩子進行散步、喝茶與欣賞陽光時,告訴孩子多喜歡與他們在一起。當孩子生病痊癒,或者經歷挫折,告訴孩子你很珍惜他們。
看見孩子展現自己,比如為你表演一段,告訴孩子你感到幸福。跟孩子品嘗食物,觀賞美景或一朵花,告訴孩子你喜歡在一起的美好。不只是跟孩子說,跟家人共處時、跟學生共處時、跟好友共處時,讓他們知道生命裡的美好,都是重要的事。
(興韻/輯)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作者:張輝誠
出版社:親子天下
其他書訊:
《九型人格的成長練習》
作者: 庫恩, 史塔比
出版社:校園書房
最會說故事的暢銷作家庫恩和九型人格頂級大師史塔比,將聯手為你戴上「九型的濾鏡」,使你看明白那長久以來限制自己的人格框架,而有機會擺脫框架,成長為上帝原本創造的你。同時你也會知曉,與你不同的其他八種人,他們的內心世界究竟如何運作,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外在世界的。
《九型人格的成長練習》以最生動趣味的文字,呈現九種人格類型的特徵,並睿智點出每一型的「關鍵罪性」,從生活、關係、工作上分析各自的優點和弱點,提出適合每種人的成長建議和靈性指引,幫助你突破個人盲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向,與人建立更好的關係,看見上帝放在每一型人格裡面的禮物。
《韭菜求生!改造散戶腦》
作者: 小朋友學投資
出版社:三采
作者曾經在外資證券法人圈打滾了十多年,待過的外資及本土券商算算也有七家。外資圈對市場的看法及操作,對我們來說有如每天工作一般的稀鬆平常。
同時間他也發現,一般人對外資圈有很深的誤解、電視媒體講的外資存在極大落差。所以抱持著帶給大家對市場正確的觀念,並以過往經驗破解一般散戶的眾多迷思。
慢慢地,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在市場裡追尋的不外乎是明牌、小道消息,甚至是市場裡不存在的「正確答案」。這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希望大家可以在投資上擁有正確的觀念、找到適合自己的做法,並且有能力好好保護自己辛苦賺的錢。
《全穀蔬食烘焙時間》
作者: 金妏柾
出版社:時報出版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基於「保護動物」與「地球環境」 等各自的原因選擇吃素。對蔬食烘焙的關注度也逐漸增加。
書中介紹的「全穀蔬食烘焙」是綜合了堅果、種子、蔬菜、水果等不同的全穀類食物,藉由每種全榖獨特的風味與營養。讓美味、口感、營養與賣相更加升級的蔬食烘焙。
完全排除雞蛋、奶油、牛奶、鮮奶油、明膠等一般烘焙中常用的動物性食材,只用植物性食材做的烘焙。 由於植物的根、莖、葉、果實、種子等所有部位都可以吃,所以在蔬食烘焙當中,會以全麥粉取代精緻麵粉、以有機非精製砂糖取代白糖,使用低加工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