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我們的星球》

醒報編輯 2021/11/10 19:40 點閱 3496 次

2020年之後,我們未來會經歷以下情況:2030年,亞馬遜雨林面積少75%無法製造水氣、吸收二氧化碳,北極海首次迎來無冰夏天。2040年,北方的永凍土融化,釋放1400兆噸的二氧化碳,加速氣候變遷。

2050年,海洋吸收過多碳導致酸化,生態嚴重破壞、魚類數量降低。2080年,因人類過度使用,地力耗竭、農耕失敗,全球陷入糧食危機。2100年,地球溫度上升4度,大多數地區已不適合居住,國家邊界消失、爆發戰爭。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我今年95歲,拍攝自然紀錄片超過60年,一輩子都在見證地球的變化。目睹了地球從美麗的大地到今日的衰落,看著海洋、荒原、雨林、冰川棲地消失與破壞,如果選擇忽視,我一定會內疚不已。」——大衛‧愛登堡。

如果我們一直按照目前的方式生活下去,我替將目睹未來九十年景象的人們感到擔憂。最新的科學解釋表示生物界正走向毀滅一途。崩塌確實已經開始,而且速度必定會加快,導致崩潰的規模擴大,帶來的影響也隨之加深。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地球環境一直任我們予取予求的事物—可能會開始動搖或完全消失。

預測中的災難將比車諾比或迄今發生的任何事件更具破壞性,不只會造成洪災、強勁的颶風和夏季野火,還會降低每個受害者及其後代的生活品質,留下無可挽回的後果。當全球生態崩潰最終得到解決,並達到一個平衡後,人類如果還存在地球上的話,將永遠住在一個貧瘠的星球上。

二〇三〇年代

數十年來,希望開發更多土地做為農田的人們在亞馬遜流域進行大規模森林砍伐及非法焚燒,導致到了二○三○年代,亞馬遜雨林的面積將減少至原始林的75%。

儘管面積依然龐大,但這可能是亞馬遜雨林的一個臨界點,引發一種稱為森林枯梢病的現象。森林突然變得無法從縮減的樹冠層產生足夠水分滋養雨雲,亞馬遜雨林最脆弱的區域首先退化為季節性旱林,而後變成大草原。這種衰退的現象是自進式的—發生枯梢病的情況越多,就會造成越多樹木枯死;因此,乾旱會迅速席捲整個亞馬遜流域,造成嚴重的災害。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情況慘重,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已知物種棲息在亞馬遜流域,代表數不清的局部地區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中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所有野生群種將受到重創,每個個體覓食和尋找伴侶也會越來越困難。

影響糧食生產

或許有些作為藥物、新食品和工業用途的物種在我們根本不知道其存在前就消失了,人類付出的代價卻更深刻且沉重。我們會失去亞馬遜雨林提供人類的一連串環境服務。隨著林木枯萎,亞馬遜流域洪水泛濫頻繁,把樹木根部的土壤沖到河流中;可能會有三千萬人口必須離開分水嶺,包括近三百萬的本土居民。

空氣中水分的變化可能會讓南美洲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出現減少的跡象,導致許多大城市水源短缺,諷刺的是,因為毀林開發的農田也因此乾旱。巴西、祕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糧食生產將受到重大影響。

對全新世而言,亞馬遜雨林最好的環境服務就是吸收了超過一千億噸的碳。每個全新旱季發生的森林野火會將大量的碳釋放到大氣中,與此同時,森林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代表該地區每年吸收的碳含量將減少。大氣中額外的二氧化碳無疑會加快全球暖化的速度。

北極失去冷卻能力

在地球的另一端,預計北極海到了二○三○年代將首次迎來完全無冰的夏天,致使北極成為開放水域。即使是在避風港內多年的海冰,厚重的冰層反覆凍結,也無法避免暖化,可能會開始消失。位於冰層下方的海藻林會落入海底,影響整個北極的食物鏈。

由於地球的冰層減少,每年白色面積會逐漸縮小,代表反射回太空的太陽能也隨之變少,全球暖化的速度將再次加快。北極開始失去冷卻地球的能力。

災難性衰退

在接下來三十年中發生的森林野火和冰層融化都會使大氣層中的碳排放量劇烈增加。海水表面一如既往吸收過多的碳含量,二氧化碳溶入水中後會形成碳酸,首先在淺灘處,接著進入海洋環流,最後遍及水體。到了二○五○年代,整個海洋可能達到足夠的含酸量,足以引起災難性衰退。

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態系中種類最豐富的,特別容易受到酸化作用影響。由於多年來的珊瑚白化,海洋酸度上升使珊瑚礁更難修復其碳酸鈣的結構。在這個空氣變暖、暴風雨強烈的時代,珊瑚礁可能會因此崩解。有人預測地球上90%的珊瑚礁將在幾年內被破壞殆盡。

海洋也容易受酸化影響。位於食物鏈底端的各種浮游生物也有碳酸鈣的外殼,日益酸化的海洋會抑制其蓬勃發展,其上整個食物鏈的魚類種群也深受其害,牡蠣和蚌類的收成將開始衰敗。其餘的商業化漁業和魚類養殖可能會在二○五○年代步入終結的開始,超過五億人的生活會受到直接影響,人類一直以來攝取的某種蛋白質來源將從我們的飲食中消失。

昆蟲物種消失

到了二○八○年代,全球陸地糧食產量可能會陷入危機。在全球氣候涼爽、富裕的地區,一世紀以來集約農業使用過多肥料,會造成地力耗竭,毫無生機,沒有大豐收;而在氣候溫暖、貧窮的地區,全球暖化會造成氣溫上升,發生季風、暴風雨和乾旱季節改變,使農耕注定失敗。世界各地數百萬噸表土流失可能會進入河流中,為下游城鎮帶來洪災。

假使當前的農藥使用率居高不下,棲息地持續流失,蜜蜂之類的授粉者間疾病仍在傳播,到了二○八○年代,昆蟲物種的消失將影響我們四分之三的糧食作物。若是無法仰賴昆蟲辛勤的授粉,堅果、水果、蔬菜和油籽類的收成將大受影響。

在某個階段,情況可能會在另一種疾病流行之際惡化。我們才剛了解新病毒的出現與地球的存亡間存在著關聯,估計有一百七十萬對人類有潛在威脅的病毒藏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群種中。我們越是砍伐森林、拓展農田並且非法販賣野生動植物破壞大自然,就越可能引起另一種傳染病爆發。

二一〇〇年代

二十二世紀可能會掀起全球大範圍人道危機,這會是史上最大人類被迫遷徙的事件。

在二十一世紀,由於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慢慢融化,加上海洋暖化面積不斷擴增,全球沿海城市預計將面臨海平面上升0.9公尺。五十年以來,五百個沿海城市中可能已有超過十億人口在承受風暴潮的侵襲,但到了二十二世紀,海平面就會上升到足以淹沒港口和防洪腹地的地步。

鹿特丹、胡志明市、邁阿密和其他國家的港口將沒辦法抵禦洪水,因此無法承擔風險,變得不適宜居住。被趕走的人們不得不遷居內陸。但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如果上述的事情都發生了,那麼到了二一○○年,地球溫度就會比現在高攝氏4度。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可能會住在平均溫度超過攝氏29度的地方,現今只有撒哈拉沙漠能達到這種日常高溫。

如沙漠般高溫

在這些地區務農是不可能的,有十億農村人口可能被迫尋找更好的出路。全球氣候仍較溫和的地區將承受人口移入的巨大壓力,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無可避免地消失,世界各地都可能爆發紛爭。

在此背景下,第六次大滅絕的來臨將變得勢不可擋。

車諾比事件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鄰近的列寧核電廠,也就是現今眾所皆知的「車諾比」——四號反應爐發出爆炸。此次事故是由於計畫不良及人為疏失所導致。車諾比核電廠的反應爐在設計上存在缺陷,操作人員並未意識到這點,工作也很粗心。車諾比爆炸事故起因於出錯——這是最白話的解釋。

比廣島和長崎炸彈加起來總和高出四百倍的放射性物質,經由強勁的風勢吹到了歐洲大部分地區。隨著雨水和雪花從空中落下,滲入許多國家的土壤和水道裡,最終進入食物鏈中。這場事故所引起「夭折」的數字仍有爭議,但估計有數十萬。很多人稱車諾比為史上代價最慘重的生態災難。

事故原由錯綜複雜

可惜這並非事實。在上世紀大多數的時間裡,全球各地都在不斷發生其他情況。這同樣是因為計畫不良及人為疏失造成的,並非一次性的不幸事故,而是帶來重大危害的輕忽與不理解,進而影響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事情的開端不是單一的爆炸事故,由於各式各樣與全球相關錯綜複雜的原因,在任何人意識到前,就已經默默地展開了。

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無法由單一儀器行檢測,全球各地進行了數百項研究去證實這種情況正在發生。其影響會比幾個不幸的國家土壤及水源受到汙染還要深遠,最重可能導致我們所依賴的一切動盪及崩潰。

這是屬於我們時代真正的悲劇: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急遽下降。為了讓這個星球上的生命蓬勃發展,必須擁有出色的生物多樣性。

如何修正這一切

只有當數十億不同的生物體能充分利用周遭每一種資源和機會,數百萬計的生物也過著緊密的生活,彼此扶持,才能使地球高效運轉。生物多樣性越高,地球上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生命就越安全。然而,我們人類現今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卻使生物多樣性每況愈下。

我們每個人都難逃罪責,但必須說這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錯。因為直到近幾十年,我們才知道我們生在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永續的。但既然現在知道了這點,我們就可做出選擇。我們可以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建立家庭,埋首於對這個我們所建立的現代社會的誠實追求,漠視等在家門外的災難,或者我們可以有所改變。

自然界正在褪色,證據無所不在,就發生在我有生之年,我親眼所見,而這將導致我們的毀滅。本書講述了我們是如何犯下這個滔天大禍,以及若現在就採取行動,該如何修正這一切。

(興韻/輯)

《活在我們的星球》
作者:大衛・艾登堡,喬尼・休斯
出版社:高寶

其他書訊:

《用心說好話》
作者: 陳少民
出版社:橄欖

本書透過許多古今中外的小故事,為我們分享歷久彌新的溝通智慧。透過豐富的實例,讓我們了解在各種不同場合下,該如何溝通才能有效達到目的而不失禮節。除此之外,作者以親身經歷舉出各種職場例子、社會現象,進一步解釋一般人說話時常有的盲點。

一句善語,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成功;一句鼓勵,可以救助一個人的性命。言語的生命與力量,存乎於愛,在乎於智慧,尋根究底是人的核心價值—信仰。惡言相向或是善語造就,差別僅僅在一線之間。

本書的要旨並非口舌之爭,而是如何達成良好圓滿的溝通。在這個人際溝通越來越繁複的時代,本書教你最誠摯有力的說話術,讓你無論在學校、家庭、職場,都能自信揮灑溝通的藝術。

《晶片陷阱》
作者: 馬克.拉敘斯, 古文俊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20世紀90年代,一家年輕的法國公司金普斯(GEMPLUS)發明了一款在全球大獲成功的產品——晶片,一經問世,便立即進入了全球數十億人的口袋並深入人心,金普斯也在創始人馬克‧拉敘斯的帶領下,成為法國第一家獨角獸企業。

這本書以第一人稱講述了馬克‧拉敘斯「登上天堂」,然後不幸「墜入地獄」的親身經歷,揭露了美國為維護自己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霸權地位,阻礙他國工業和高科技發展,打壓外國高科技企業,迫害企業創始人的內幕。

同時,馬克‧拉敘斯還提出了一系列在商業活動中的企業保護措施,有助於高科技企業了解他國的打壓和控制伎倆,避免跌落陷阱。

《尋食記》
作者: 鞭神老師
出版社:遠流

喜歡吃、更喜歡探究食物前世今生的鞭神老師,十多年來跑遍大江南北,以「食之兵法」為名,做了許多美食研究。他發現小吃中的大學問,遠比單單留存於口舌之間的滋味更深遠悠長。

在這本書中,他特別從台灣街頭巷尾的常民美食出發,尋找切仔麵、黑白切、肉丸、眷村菜的正宗煮法以及背後的文化歷史脈絡。為了保留記憶中的家鄉味,他不斷自學自煮,講究食材的選用以及經典老味道的製作火侯,因此練就一身真工夫。

「雖然尋食必然伴隨著成長過程中所習慣的口味、經驗,甚至偏見的影響,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後天習得的知識和經驗,改變體驗每一道菜品和每一種調味組成的判定能力。這也是讓真正的好餐廳和好菜品能夠傳承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