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零碳排再無計畫 企業恐逐出供應鏈

醒報編輯部 2021/11/09 11:47 點閱 2282 次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將結束,全球關注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排,台灣允諾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計劃,若未見減碳路徑,僅徒託空言,恐企業風險就在眼前。

零碳排無感、無計畫

台灣產業結構,高度依賴外銷,但是政府面對全球減碳、零碳排,迄今仍淪於口號,還未警覺現在國際社會是「玩真的」,問題嚴重,如果跟不上全球減碳步伐,將逼迫企業界大量退出國際企業產業鏈,產品亦無法進入國際市場,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政府迄今無具體措施執行零碳排或減排。

環保署長張子敬最近投書荷蘭「愛思唯爾」週刋網站表示,台灣致力零碳排目標,希望與荷蘭合作因應氣候變遷。荷蘭深受地球暖化、海水暴漲之害,環保署的投書很容易引起共鳴,是很好的大外宣。

但日本媒體「日經亞洲」最近為文,直批台灣在淨零碳排放方面的進展,確實不如其他國家。對於「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減排」等議題,幾乎無感。政府高喊「非核家園」,卻更為依靠化石燃料發電,目標、手段矛盾衝突,民間科技業被蘋果、惠普等外國客戶嚴格要求下,反而取代政府成為台灣減碳領跑者,憂心如焚。

碳排影響競爭力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說,台灣對抗氣候變遷應視為當務之急,將氣候政策擺在施政核心。這次國際社會是玩真的,不再淪於口號,台灣再不強力推動零碳排,企業將在全球供應鏈中,失去競爭力。

台灣科技業11月初,在格拉斯哥附近一家酒店,擧辦減碳論壇,由台積電、台達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宏碁、和碩、華碩,共同成立的「台灣氣候聯盟」發表「綠色製造」主張,但是光靠科技企業高喊減碳、零排,政府不重視,根本不可能達到目標。

「日經亞洲」直指問題關鍵,「非核家園」目前執行的成績是再生能源僅佔5.58%,燃煤發電超過45%,連經濟部長王美花承認,再生能源今年無法達成12%目標。迄今看不到2025年再生能源如何達到20%、燃煤減至30%的方法,尤其513、517大停電,更突顯台灣能源結構的脆弱性,風險極高。

企業急,政府不急?

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都已經採取強制性碳定價,建立碳交易市場,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仍在草案階段,何時通過?無人能知,草案無碳交易市場,減碳路徑、執行策略目標、零碳排具體措施等,進度嚴重落後,企業心急如焚,未來將被迫退出產業供應鏈。

企業深刻了解國際減排、零碳排的重要性,影響生存,投入大量成本,全力規劃具體措施,但政府政策規劃牛步化,毫無警覺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傷害,各項施政未見節能減排、零碳排考慮,不論電力規劃、電動車、環保、綠建築、植樹造林等,都與其他國家相差太遠,何時才能覺醒,全民都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