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視窗〉鴻海MIH電動車平台 行銷挑戰嚴峻

何其台 2021/11/07 13:32 點閱 1717 次

鴻海三款電動車搶攻媒體版面,享受熱鬧掌聲之後,回歸現實,各大車廠幾乎都自主硏發電動車,MIH平台市場在那裡?如何掌握出海口,取得訂單,維持鴻海及相關業者龐大資本支出,才是大問題。

全球車廠自主研發

鴻海MIH平台結合資通訊產業(ICT)及車廠,點燃台灣自主研發電動車火炬,邁向下一個世代工業革命。然而,以鴻華先進股權結構,不難發現裕隆主要是技術出資,重要資金來源還是鴻海,估計今(2021)年資本支出要百億元,燒錢之快,成為重要財務負擔。MIH近2千家廠商,大家都要投入資金燒錢,如何掌握商機,是重大考驗。

鴻海MIH在國際車市,有多少競爭對手?看看今年慕尼黒車展,一目了然。9月7日至12日,5天展期,共有來自37國家,744個參展廠商,40萬人次觀展,67%觀展者年齡在40歲以下,演講者多達936名,盛況空前,全部都是衝著電動車而來(見圖)。

這次展覽盛會,成為全球數字平台,包括汽機車、自行車、滑板車,全面朝向未來新能源發展,只允許電動車、氫能汽車參展,只要車市叫得出名號的車廠,誰也不願缺席,包括Audi、BMW、Dacia、Ford、Hyundai、Kia、Mercedes-Bens、Mini、Porsche、Renault、Seat、Smart、VW等,全部囊括。

切入車市 掌握訂單

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大車廠,都已經自主研發電動車或氫能源車,沒有車廠在這場跨世紀盛會缺席,而且都希望掌握資通訊及造車,兩大領域的規格制定,以及專利研發主控權。

鴻海電動車平台,其實是背水一戰,後無退路,但是以目前掌握的「出海口」觀察,不論是美國Fisker、泰國國家石油公司合作案、中國吉利,或東南亞、歐洲、南美國家合作機會,變數及挑戰都相當大,幾乎都沒有穩定的市場地位及客群。除了裕隆首發客戶之外,如何成功切入車市,掌握訂單,挑戰剛開始。

長期以來,鴻海長於製造,缺乏銷售經驗,尤其拙於車市及汽車製造,幸虧近10年來,與中國大陸特斯拉建立不錯友誼,經常接獲資通訊車用軟體訂單,對電動車數位軟體需求,有相當程度了解,這恐怕也是能夠在一年之內,透過MIH完成造車奇蹟之重要因素,但是並不代表能夠讓電動車平台有機會在車市大展身手。

電巴是首張訂單

鴻海MIH比較確定的機會,應該是電動巴士,短期內可創造業績。交通部已於去年底,通過補助電動巴士辦法,預計2030年以前,創造1700億元產值,目前已有三地集團向鴻海MIH下單,訂購電巴平台,明年將在南部開始推出。

不過即使鴻海建構MIH平台,台灣還有凱勝綠能、華德動能、四方電巴,早已卡位,而且已有營運實績,鴻海MIH要想搶單,並不容易。電巴海外巿場最大的挑戰,恐怕是中國電巴業者,例如宇通、比亞迪,定價就是名牌車廠售價打7折,如果競爭激烈,打5折也敢接單,都已有造車能力,MIH平台機會又有多大?頗有疑問。

2024年是全球電動車爆發,最關鍵一年,鴻海MIH平台起步晚,如何快打、快攻,吸引電動車業者合作,挑戰嚴峻。推出三款電動車之後,漫長的研發及搶市之路,才剛開始面臨考驗,全民期待鴻海MIH造車平台,能為台灣創造第二座護國神山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