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開放混打 陳時中:有可能性

簡嘉佑 2021/10/21 17:32 點閱 2797 次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右)於21日接受立委陳玉珍(左)質詢,認為疫苗救濟判斷問題大。(網路截圖)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右)於21日接受立委陳玉珍(左)質詢,認為疫苗救濟判斷問題大。(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台灣於11月可能開放疫苗混打!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於21日首度鬆口,第一劑接種AZ超過10周的民眾,之後可能開放選擇BNT作為第二劑疫苗。立委賴香伶質疑,參考什麼資料才開放疫苗混打?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回答,除了國外混打資料,國內混打案例也都沒有出現不良反應。

11月開放混打

過去曾開放對第一劑嚴重過敏者與醫護人員能混打新冠疫苗,僅限首例接種AZ者混打莫德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21日於立院報告時首度鬆口,在疫情、疫苗到貨量等狀況允許下,開放民眾在11月混打AZ與BNT,部分接種第1劑AZ疫苗超過10周者,可以BNT疫苗完成第2劑接種。

至於近期第12輪開打,台北市卻出現疫苗接種量能不足四成問題,疫苗分配引發爭議。陳時中表示,只要有疫苗到貨,就會盡快提供給民眾施打,以達成防疫目標。但他也強調,量能分配與疫苗進貨量有關,中央也已協助開設4萬5千個劑次,相信台北量能應該能夠支撐。

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質詢時間說,開放混打是否參考國內疫苗混打研究,陳時中回應,主要是參考國外混打疫苗的資料,台灣混打案例大抵無明顯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接種救濟判定問題多

指揮中心於20日資料顯示,單日因疫苗而死亡人數高達12人,如何判定是否符合受災救濟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陳時中答詢時表示,目前已完成5例疫苗接種後死亡的通報,經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鑑定審議後,判斷死亡皆與疫苗無關。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則對疫苗救濟的判定標準提出質疑。她舉例說明,如果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接種疫苗後死亡,若要排除慢性病的因素來說明病患是因疫苗致死,在實務上應相當的困難。陳時中則回答,如果無法判定為無關,就會被列入不確定的名單,會再繼續進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