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能源危機 反思我國能源安全

魏國彥 2021/10/17 12:42 點閱 1149 次

近一個月來,許多國家能源供應吃緊,中國大陸多省缺電,工廠停工或減產,衝擊全球供應鏈。印度電廠因缺煤而中斷發電,黎巴嫩首都停電,北歐國家因離岸風力不給力而搶購天然氣,價格飆漲,一度被杯葛的北溪二號輸氣管線有可能敗部復活,天然氣從而成為俄羅斯地緣戰略武器。

檢討能源安全

台灣很幸運,眼下沒有能源短缺的立即性危機,慶幸之餘,卻也不能隔岸觀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各國能源窘境正好成為不同的參照系,讓我們檢討中華民國的能源安全。

檢視經濟部能源局出版的「中華民國109年能源統計手冊」,其中有些問題:

天然氣的供應與價格

1、五十年前中東以阿戰爭造成能源危機,我國就設定了「能源安全度指標」,由四個參數構成,分別為進口能源依存度、進口石油依存度,中東進口依存度,石油依存度,顯見「中東石油」的依存度成為主要參數,我們認為,這個指標系統到了應該重新設計的時候了;事實上,目前發生能源危機的國家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是跟石油有關的,反而是天然氣的供應與價格成為關鍵因素。

2017年815台灣大停電的原因就是「斷氣」,當時的經濟部長與中油董事長因而下台,而最新出版的能源統計手冊竟然沒有把天然氣的供應與價格列入評估能源安全的參數!顯然,目前因襲多年的系統不會有預警效果。能源安全評估應該隨情勢滾動檢討,而非蕭規曹隨!

若三接興建受阻

2、目前天然氣發電佔比為35.7%,而政府規劃2025年「非核家園」時候要上升到50%。當下國際能源危機中全球天然氣價格高度波動,也可能影響到台灣,我國的天然氣儲量目前只夠七天發電,預定建在大潭藻礁區的第三接收站將面對年底的公投考驗,能否順利興建還在未定之天。

如果興建受阻,天然氣儲存量能支撐50%發電幾天呢?我們液態天然氣的來源市場夠分散嗎?海上運輸路徑安全嗎,如果印度洋或南海有事,船隻是否能順利通過?我們能撐幾天呢?這已經是國安問題!

風電效益不足

3、這次北歐國家的能源困境的部份原因是北海原先強勁的西風因氣候變遷而變得很衰弱,離岸風力發電不如預期,只好群起搶購天然氣。民進黨政府規劃2025年時陸上風力發電要達到29億度,離岸111億度,以2020年的24億度風力發電來看,四年後要增加到現在的五倍多(140億度),看來是痴人說夢。

然而,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因為這看天吃飯的風能並不擔當重任,反而讓我們放心!沒有核能,天然氣供應也有問題,只好乞靈於燃煤發電,排碳量將破表,空氣汙染也將惡化,這是我們要的嗎?

寄望經濟部當局能記取目前各國碰到的窘境,分析原因,並研發新的能源安全指標,及早因應,避免措手不及,引發國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