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策的集體社會成本也是代價

醒報編輯部 2021/10/13 17:25 點閱 907 次

近日相關部會陸續抽出國旅券和農遊券等附加在「五倍券」之上的優惠券。由於中籤率低,中獎者或自覺幸運、頗為自得,沒有中獎的人,則自勉還有機會,一時間,媒體和民眾又花費了不少力氣議論此事。

加碼券耗費大量成本

在疫情中有這樣的小確幸,或許可以轉移一下輿論和民眾的注意力,稍稍化解整個社會不安的氣氛,甚至可以紓解一些民怨。然而,從登記、勾選、預約到抽獎,整個過程實在是耗費了太多社會成本、乃至於政府的預算。

且先別說民眾為了要搞清楚如何參與,就得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神,政府眾多部門從規畫到執行,更是投入了大量的預算和人力,再加上商場端收券、兌換、入帳…這些都是成本。

為了有機會獲得如此少許的加碼優惠,搞出這一場「全民運動」,究竟值不值得,政府計算過嗎?

疫苗預約與接種

另一方面,疫情指揮中心於12日夜間臨時加開BNT疫苗的施打對象,又是把大家搞得一陣人仰馬翻,急著上網預約疫苗的人深恐動作一慢就錯過了疫苗接種。
因為從過去的經驗可知,只要指揮中心一開放預約,電腦螢幕上不是顯示當機、塞車就是額滿,所以民眾當然會焦慮、焦急,搶著要趕快預約。

然而,即使幸運地預約到接種的場所和時段,民眾到現場一看,往往總是人山人海、排隊的隊伍長得看不到盡頭,而且也幾乎不可能維持社交距離,一大堆人擠來擠去,老實說,不但讓人心煩氣躁,而且還有染疫風險。

前幾天是秋老虎,民眾得在炎熱的天氣中排隊好幾個小時,13日下雨,北市大型接種站花博爭豔館竟有數千甚至近萬名高齡長者在雨中長時間等候接種莫德納疫苗,實在是折磨。

政策化簡為「煩」

自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台灣民眾就被迫一再重複這些上網、排隊、等待的煩人過程。政府的相關政策化簡為「煩」,一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卻硬是要分成好幾個步驟實施,徒增繁複的作業流程,簡直就像是在找人麻煩。

例如疫苗施打作業,國際上都是依年齡逐步向下施打,頂多是增列第一線醫護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政府手上有各個年齡層的人數統計資料,只要依疫苗到貨量依通知民眾施打即可,實在不需要讓民眾在登記時被電腦卡一次,到了預約時間時又被卡一次,到現場接種時又得花好幾個小時排隊,打個疫苗簡直是苦不堪言。

說到電腦當機,這更是讓人不解。疫情後,政府推出的每一項相關措施都會造成電腦系統當機、塞車,這樣的情況已發生超過一年半的時間了,為什麼始終無法改善?就算是毫無經驗的新手,這麼長的學習時間,問題也早該克服了,何況蔡政府還有號稱天才IT大臣的數位政委唐鳳,怎麼會讓這樣的錯誤一再發生?

拜託政府別再無謂耗費社會成本,因為民眾的時間也是時間,民眾的精神和精力不該如此被濫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