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投書釋友善? 外宣文章難判讀

林志怡 2021/10/07 13:48 點閱 2296 次
學者、立委對蔡英文投書的看法各有不同,但都認為文章帶有不排斥與中國溝通的意味。(網路截圖)
學者、立委對蔡英文投書的看法各有不同,但都認為文章帶有不排斥與中國溝通的意味。(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日前在《外交事務》投書表示,台灣會投入必要資源,強化對北京當局的了解,以減少誤解與誤判的可能。對此,國民黨立委吳斯懷認為,中國的軍事行動其實是對英美的警告。淡江助理教授蘇紫雲稱,蔡釋出兩岸可以進行氣候議題等合作的善意;淡江副教授黃介正則認為,投書沒有主動表示友善的感覺。

中共犯台動機

對於近期中國軍機飛越防空識別區的動機,吳斯懷推測,中國的相關軍事行動可從三個面向解讀,包括對英、美等國家在南海即將進行軍事操演的警告、為國內新建的多個軍事基地與即將成軍的第三艘航母艦隊做準備的聯合演訓,及「威嚇台灣、遏阻台獨」的做法,也向國際展示其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更警告美國,不要看輕中國、或把台灣當作棋子。

在中國軍事行為的動機上,黃介正也認為,軍機飛越防空識別區有對台灣心理作戰的意味,而中國大動作的軍演除與南海局勢、威嚇台灣有關外,創紀錄的軍機數量發生在 10 月 1 日,也與其國慶展示軍力、加強演習有關,且近期中國將面臨明年的二十大,加上適逢建黨百年,中國內部的勢力也力求表現,因此加大力度對外展示其各方面的實力。

文章一套、作為一套

針對蔡英文在《外交事務》的投書提到,「台灣也投入必要資源,強化對北京當局的了解,以減少誤解和誤判的可能性,並有助於做出更精確的兩岸決策」。吳斯懷認為,蔡英文在文章中「減少誤解和誤判」傳達的是想要尋求和平溝通、減少誤解的信號。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蘇紫雲則指出,蔡英文所謂的「必要資源」可能是指兩岸「事務性」的合作,如氣候變遷、空污問題改善等方面,台灣可以在往來過程中更理解北京的挑戰與困難,進而提供一些經驗性的協助。「台灣本身是不挑釁、不示弱的」,蔡英文在文中並沒有敵視中國的意思,但也釐清了兩岸要走向「和平共處」此一方向,因為「台灣人不可能放棄民主」。

但吳斯懷批評,如果蔡英文希望追求的是和平的互動方式,應該從自己的政府行為要求起,「妳(蔡英文)的行政院和國防部做的不是文章裡寫的這麼回事啊!」且就對等、有尊嚴一塊,「當初李登輝總統投書外交事務,是以『中華民國總統』,而非蔡英文本次署名的『台灣總統』」,認為就這件事而言已經先已經「失了國格」。

對世界的外宣文

然而,蔡英文在文章中也一再強調,「若台灣淪陷,將是區域和平及民主聯盟體系的災難」、「北京當局日漸強勢的姿態已取代其對爭端和平解決的承諾」,且「維護區域安全仍將是台灣整體政策的要務」,並強調台灣在世界民主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黃介正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蔡英文在文章中固然有不排斥對談的意味,但也沒有主動恢復談話的感覺,整體來說其實還是一篇「對國際社會宣講台灣困境、堅持民主精神的外宣文章。」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