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鳳來影〉台北電影獎和金馬獎 史上最短的距離

醒報編輯部 2021/09/23 20:34 點閱 2301 次

(作者胡幼鳳/資深媒體人、楊士琪紀念獎委員會主委)

看電影追影展,是我這種「骨灰級」影迷最快樂的事。遲到的台北電影節因疫情而延後三個月,9/24才登場。往年金馬和台北電影節至少相隔四個月,今年則創下最短的間隔只有一個月。而多位去年的金馬得主在台北電影節再捉對廝殺,甚至同片同獎項雙入圍也成為今年特色。

而可預期10/5金馬公布入圍名單中,也必少不了台北電影獎將於10/9出爐的新得主。

台北電影節因少了上千個座位的中山堂映演,放映場地均為小廳,又採梅花座,每場座位稀缺,手腳不夠快的影迷,勢必要調適自己無法「先睹為快」的焦慮感。而即使台北電影節看似完售的場次多,但恐怕票房收入會減少很多。

五劇情入圍皆已上片

今年台北電影節的五部入圍劇情片都已在國內上過片,且半數以上都在去年金馬獎戰過一輪,包括《消失的情人節》得到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編劇、導演等五項大獎,《同學麥娜絲》金馬得到最佳男配角(納豆)和美術設計兩項獎,台北電影節則把片中的納豆和劉冠廷都入圍了男配角獎項。

AA

《無聲》金馬得到最佳新演員獎(陳妍霏)和最佳音效兩獎,台北電影獎則把也是新演員的男主角劉子銓也入圍最佳新演員獎,自己人打自己人。

未在去年金馬獎曝光的,只有今年初上片的《當男人戀愛時》、《緝魂》,而這些上映時票房都不錯的熱門入圍劇情片,都已在串流媒體播出,以致在影展中反遭冷落。

紀錄片強手爭霸

紀錄片是台北電影節最受矚目的,因為百萬首獎常獎落此項,今年入圍的也都是強手。目宿「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作家七等生的《削瘦的靈魂》,入圍了最佳視覺效果。公視製作的《度日》已拿下剛揭曉的金穗獎首獎,紀錄兩位未滿二十的貨車司機,提早步入成人社會的經歷。另一部公視《捕鰻的人》還入圍剪輯、攝影、聲音設計。

AA

《惡人之煞》紀錄的是一位孤兒出身的緬甸軍人,他在荒唐青春期殺人、強暴無惡不作,由訪談中可以瞭解他的惡來自於渴愛。台日合作的《綠色牢籠》則由探索一位住在沖繩西表島的九旬阿嬤的秘密,溯及台日殖民歷史。阿嬤從小被送養,成為台灣礦工的童養媳,後來舉家搬遷到沖繩,養父成為艱苦的西表島礦區的台灣礦工召募者,這部影片同時還進入國際新導演競賽,並入圍配樂和聲音設計。

短片與動畫是大師搖籃

台北電影節「短片」和「動畫」常是電影圈挖掘未來大師的搖籃,今年的短片題材觸及面擴大,有談香港的外籍移工的《巴基之詩》、台灣外籍漁工的《貓和蒼蠅》、描述少男少女情懷的《江仔》、《軟弱的梨》、《鋼琴課》,全片英語發音的《鋼琴課》導演徐湧智還入圍了最佳編劇。

動畫今年入圍的競爭激烈且不尋常,因為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廢棄之城》、金馬獎動畫短片《夜車》竟在同場競逐,前者是耗資上億、製作經年的長片,後者是說故事能力非常傑出的動畫短片,這相當為難評審。

AA

開閉幕片向來最早完售,但向隅影迷也不必揪心,《月老》和《詭扯》都會在金馬獎前後上映。

「焦點影人」扣人心弦

至於影迷另一關注焦點是「焦點影人」的作品,今年羅馬尼亞的新浪潮導演哈都裘德的作品非常吸引我,他的短片輯非常強勁有力,尤其是《死亡之眼》中的《一盡到底》,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一位舉槍自盡的男子原本在紀錄遺言,卻在真正死亡逼近時掙扎哀號求救,由黑色幽默到血腥恐怖驚悚,相當扣人心弦,又令人不忍逼視,真是防治自殺的最佳影片。

他的第一部長片《世界上最快樂的女孩》描寫一位抽獎中了百萬名車的高中女生,在拍贊助商廣告時,想把車留下的她,與一心想賣車投資民宿的父母談判的過程,強弱易勢宛如賽局,導演用同一場景,不同鏡位反覆拍攝同組人馬,戲味人生盡在其中。

AA

而他今年得到柏林金熊獎的《倒楣性愛和瘋狂 A片》描述一位女教師因與丈夫的自拍性愛影片意外在網路上流傳,而開啟了令人抓狂的意外人生,飾演丈夫的還真是AV男優,這部片子很早就秒殺,沒搶到票的觀眾也不必揪心,電影很快就會在戲院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