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夏季歷史14〉成吉斯汗讓東西方相遇

魏國彥 2021/08/19 12:51 點閱 3136 次

吉卜靈的詩句:「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兩者將永不相遇。」語調鏗鏘,節奏明快,可惜不是事實,早在十三世紀,來自蒙古的成吉思汗已用武力迫使兩方相遇。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人類學家傑克•魏澤福寫的「成吉思汗」(時報出版)說了這套傳奇故事。

馬蹄橫貫歐亞

「我朝馬蹄所至,天上天上去,海裡海裡去。」成吉思汗的部將、契丹人耶律楚材描繪了蒙古帝國的大氣,公元1260年,帝國的疆域從太平洋到地中海,跨越8000公里,橫貫歐亞。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出身蒙古斡難河邊,他的母親被擄掠,他是他父親的仇人的兒子。往後兩個部族之間不斷相互尋仇擄掠,搶奪對方的女人生子,愛恨情仇與養育之恩一代又一代的混淆交錯,讓孩子們分不清,理還亂,只有審時度勢,隨時認親,經常翻臉,能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

練就各種戰法戰技

狩獵、劫掠、奔逃、藏匿、奇襲、背叛、結盟構成他三十歲之前的歲月,數度生死邊緣讓他看透人性、組織、心理與神話,也練就各種戰法戰技。

他首創「十夫」制,亦即以十人為一小隊,組成者是父子兄弟、鄰居好友,領導者稱「十夫長」,往上有「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十夫」為最基本的作戰單元,一聲令下,以十人為單位的小組就遁逃無蹤,一個暗號,又從各個角落湧現集結。

1204年在誰主蒙古浮沈的關鍵戰役中他以全新的系列戰法以寡擊眾,先以「風滾草隊形」小規模遭遇戰出擊,神出鬼沒,繼之以「湖泊波浪」隊形,弓箭手一隊接一隊,如波浪般攻擊對手,迫使對手拉長戰線對陣,然後他出動「鑿尖小隊」騎兵,攻入敵人稀薄脆弱的段落,切斷敵陣,再左右來回打殺。

跨戈壁、黃河進中國

之後,成吉思汗的靈旗走出偏居一隅的蒙古草原,揮軍跨過戈壁、黃河,進入中國,從南方學習與取得火藥、擲石器械和挖地工具,再回頭西征,用南方先進的工藝與材料結合他草原的快速移動部隊發動奇襲,穿過突厥人、波斯人的統治區;多重戰線推進數千公里,把一身笨重盔甲的歐洲中世紀武士打下歷史舞台,以紀律嚴明、攻守有序的騎兵取而代之。

他也用耳語、傳說、故事讓敵人軍民懼怕,未戰即逃,喪膽瓦解。他也把指南針、印刷術、鼓風爐、火藥引入歐洲,間接促成了歐洲的文藝復興。

說故事的能手

蒙古帝國的鐵騎與意志貫穿歐亞,所有的部族、綠洲、與城邦與國家,跨越多個宗教信仰,都統一在蒙古帝國之下。馬可波羅這樣描述他的孫子忽必烈:「無論是子民之眾、領土之廣、財富之多,這位大汗都是是上最有權勢的人。」

魏澤福不愧是說故事的能手,一頁接一頁,串起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橫貫歐亞的征途,東方和西方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