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面對大自然反撲,政府不能只說謙卑

醒報編輯部 2021/08/10 12:45 點閱 3685 次

熱帶性低氣壓來襲,一如往昔,中南部再度豪雨成災,前瞻基礎計劃水資源建設投入龐大經費,「不淹水、不缺水、喝好水」口號再次跳票,政府應重新檢討國土規劃,徹底改變治水策略。

謙卑不應只是口號

8日視察災損時,行政院長蘇貞昌説:「人應謙卑一點,不能老是跟環境作對。」回憶蔡英文總統執政之初,亦曾說過「謙卑、謙卑、再謙卑」,如今一再強調「有政府,會做事」的蘇院長,會把謙卑掛在嘴邊,當是體認大自然反撲,政府交出前瞻建設的成績單,與預期差距太大,口號難成政績。

不過這一次颱風,台灣也有不少治水成功明證,例如2014年扁政府時代,前院長游鍚堃規劃的基隆河員山子分洪道,這一次再度發揮防洪功能,保護大台北地區。另外前高雄市副市長李四川,任內完成沿臨海路一帶道路工程,即使面臨多次大雨,毫無坑洞,與過去迥異,政府不宜吝於肯定。

先旱後澇

此次氣流導致中南部洪災,與2個多月前,還困在56年來最嚴重旱災,形成強烈對比。前瞻基礎計劃水資源建設,投入2500億元,並未看到績效,實值立監兩院,以及檢調深入追查,是否有浪費公帑或弊端之嫌。

2018年蔡總統搭乘雲豹裝甲車,到嘉義布袋淹水區勘災,了解附近1800平方公里地層下陷問題,然而前瞻計劃經費未見投入,今年淹水問題依舊,居民感慨萬千。

荷蘭治水深值學習

提到防洪,荷蘭最值得台灣取經,該國地勢低窪,一半人口居住在低於海平面國土上。1953年洪災,導致2千人死亡,7萬2千人無家可歸,痛下決心,徹底治洪。興建1萬7千5百公里堤防系統,比萬里長城還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荷蘭防洪系統,認為比其他國家安全100到1000倍,尤其是長達9公里的東斯海爾德擋潮閘,不僅抵禦北潮水,還成了潮汐發電站,產生的電力足供1千多個家庭使用。

如何與水資源和平共存,甚至創造無限商機,荷蘭經驗豐富,治水由2500家水利工程公司負責,每年創造170億歐元商機,承攬全球4成治水工程。美國歷經卡崔娜颶風之後,紐奧良的重建工程,荷蘭企業扮演重要角色。

我海平面上升速度急

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評估,到2100年之前,海平面將上升超過半公尺,台灣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兩倍,極可能在2050年,台北盆地如遇豪大雨,海水倒灌,足以淹沒松山機場、大直豪宅區,新北機捷,大台北地區恐怕有三分之一土地被淹沒,遷都之議屢被提起,此為重大因素。

面對大自然,人類本就渺小,去年苦旱,今年5月中旬陷入嚴重疫情,這次水災再次提醒政府,謙卑之言應付諸具體行動,不宜再以有限行政經驗,漠視專業,屢次造成人民嚴重災難,終非治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