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孩子其實很乖》

醒報編輯 2021/08/02 08:48 點閱 11060 次

你是不是也曾經對孩子說過這些話?「我數到三!」「你再頂嘴試試看!」「錯了就錯了,哪來這麼多藉口?」不是孩子要疏遠你,而是你先把孩子推開。

既然不心虛,為什麼不能好好說清楚?許多父母不懂得與孩子平等溝通,常常說「問那麼多做什麼?」「我說不行就是不行!」但是如果孩子做錯事你只是一味打罵,他就會因為你的「不講道理」,而不知道哪裡犯錯,最後只好陷入「犯錯」與「被罵」的惡性循環。

本書將親子具體實例與教育理論緊密結合,完整剖析了現今培養孩子所面臨的問題,讓父母能快速掌握何謂錯誤的教育方法,找到病根,有效解決,特別是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來說,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親子關係手冊。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亦隨之更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應該有所改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這樣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培養健全人格

那種對孩子指責、棍棒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現在的父母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以平和的態度教育孩子,這樣更能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孩子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人性當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尊重、信任和愛,孩子們那種天真無邪的心就是這樣,他們來到人間就是希望得到認可。鼓勵和表揚孩子可以傳達父母對孩子的愛意,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從內心中認定自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開始。

而總是對孩子進行打罵的父母,只是看到孩子的弱點和缺點,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喪失自信,總覺得自己是個問題兒童。

誠摯的心感動孩子

對孩子少一些責罵,多一些諒解和讚賞,其實想要成功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難事。學會誇獎孩子就是一種最好的辦法,但是需要一個前提,就是需要家長付出真摯的愛。這種愛是包含著各種情感。用誠摯的內心去感動孩子,可以促使健康成長;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找到自信;尊重和信任孩子,讓孩子自立自強;而寬容和理解孩子,讓他們覺得生活更有意義。

當然,對孩子的教育不是簡單的溢美之詞,也要講究技巧和方法。誇講孩子聰慧,就不如誇孩子勤奮;誇孩子很美麗,就不如誇孩子很善良;誇孩子學習好,不如說孩子進步很快……總之,不恰當的誇獎反而會起反作用。

讚美和鼓勵,讓孩子受用終生,那就是成功教育的典範。因此,請不要吝惜你的讚美語言,哪怕很多人都不看好他父母也應該找到孩子身上的特質,讓孩子找到自信心,讓他們的品格更加堅定,最終成功的步入社會。

和顏悅色容易接受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批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批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呢?有的父母總認為對待孩子就要嚴加管教,「棍棒之下出孝子」,在對孩子批評的時候也非常嚴厲,主要是為了讓他深刻記憶。但是不知道,棍棒讓人心生畏懼,又怎會出「孝子」?嚴加管教讓孩子心生畏懼,何來作用?

相反,如果能在和顏悅色的情況下教育,更容易讓人接受,在批評的時候加上一些表揚的語句,孩子更容易接受。這種做法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積極的引導孩子的行為,這就是批評的藝術。

同事閒聊的時候對我說,他們家的孩子的自尊心非常強,性格也比較內向,常常會因為老師的批評而灰心喪氣,甚至茶飯不思。同事的妻子知道孩子這個特點以後,盡量不會在人前教育孩子,而是在家裡進行談心,而且在批評的時候會加上一些表揚的話。

被要求 效果不佳

自從孩子開始學外語以後,同事就給孩子報了個英語培訓班,這個班的特點就是寓教於樂,讓孩子快樂學習英語,所以不會出作業,只是要求孩子對課文比較熟悉,可以熟練朗讀。於是同事要求孩子每天要讀三~五次課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自己請教。

就這樣學習了兩三天,孩子就堅持不下來了,總是在聽英語的時候就開始偷瞄電視,或是玩一些小玩具。同事的妻子心裡氣急了,沒有責罵孩子。但是孩子沒有改觀的地方,孩子仍然看他的電視,玩他的東西。這就需要進行教育一下了,怎麼批評才好呢?她考慮再三才拿定了主意。

反向稱讚 自動自發

這天晚上,孩子做完作業後又踱步到客廳,準備看電視。他一進屋,同事的妻子就開始說:「是找媽媽來讀外語的嗎?」孩子聽了一愣。於是她忙對同事說:看我們兒子,多有出息!前兩天沒看見他讀英語,我還以為他不記得了。

現在看來,肯定是最近作業多,沒有顧上,你看,今天剛做完作業,就知道練習英語。同事也很欣慰:「是啊,兒子有出息了!要是能這麼天天堅持,一定就會有進步。你和媽媽應該相互督促,有時你媽媽有事情忙就忘了,你要時常提醒,別讓你媽媽耽誤你的學習。」

「好!」這次孩子回答得非常爽快,立刻回自己的小屋聽課去了。從此以後,孩子聽英語就很自動,每次做完作業就會去練習英語。

感受到愛 接受批評

孩子就在這樣的表揚之中改掉了自己的毛病,而媽媽也知道了人更能夠接受讚美、表揚,而排斥不認同、批評、否定、挖苦的訊號。教育孩子也應該符合人類心理,才能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常父母誇獎、愛護和體貼孩子,會讓他吸收到人類最美的一面;反之,如果一味斥責、諷刺甚至打罵孩子,孩子自然會有一種反抗心理,促使他的情緒變壞,而且把家長最開始的教育目的相背離。

父母教育孩子的初衷,都是因為對於孩子的愛,也只有當孩子感受到愛的時候,他才會從內心接受批評,進而改正自己的毛病。因為孩子還小,對於事物的判斷能力不足,犯錯難以避免。

早自習有人不乖

如果父母在批評的過程中不講求方式方法,不注重批評的場合和語言,隨意的責罰孩子,只能讓孩子在內心受到打擊,讓他產生叛逆心理和不良情緒,這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傷害他的心靈。

朋友的孩子銘毅在學校是個負責任的幹部,每天早上,老師還沒有來到班上,他就已經帶領著同學們開始早自習。

有一天,老師走進教室,看到黑板上寫了十幾個人的名字,於是就問銘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同學們沒有早自習嗎?這幾個名字怎麼寫了十幾次?」銘毅氣呼呼的告訴老師說:「他們不好好早自習,我管他們,他們也不聽,我就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來,他們看到我記名字,就更不好好讀書了。」

把乖學生寫在黑板

老師把銘毅叫到了外面,對他說:「我們把那些上課表現不好的學生名字擦掉,把那些好好讀書的名字寫上去。」銘毅聽了點點頭,回到教室以後,就把那些不好好讀書的名字劃掉,然後再黑板上寫了一個表揚欄。接著他把平常用功讀書的同學的名字寫上去,寫好之後,他望了一眼全班同學,對老師點了點頭,回自己的座位讀書去了。

沒想到這一個很小的舉動,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原本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開始安靜下來,喜歡東摸西碰的孩子也放下了手中的東西,開始認真讀書。

批評時加上表揚

老師見此很欣慰,就對孩子們講:「以後的早自習,老師都會讓班級幹部把讀書認真的孩子的名字寫到公布欄上,這些孩子都將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以後,早自習上喧鬧的情景沒有了,孩子們讀書的積極性也非常高。

在批評的時候加上表揚,也是批評的一種方式。這種高明的批評,效果會比直接的指責好得多。作為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表現出關心,講究批評的方法,讓孩子走上良性的軌道。

(興韻/輯)

《壞孩子其實很乖》
作者:洪春瑜
出版社:崧燁文化

其他書訊:

《跑出巔峰》

作者: 麥可.克羅利
出版社:墨刻

一個人跑步是為了健康,想要有所改變,你必須跟別人一起跑。全球有兩個國家主宰了長跑的世界,一個是肯亞,一個是衣索比亞。為什麼這兩個國家有這麼多世界紀錄保持人?

西方的運動科學家和醫生,把來自衣索比亞和肯亞的跑者視為「天賦異稟」,將他們的傑出表現歸咎於遺傳優勢和海拔高度的地理優勢,還有他們的「貧窮」。對此,年輕的衣索比亞跑者說:「科學家不懂時間,醫生不會跑步。」

對於衣索比亞人來說,「貧窮」絕對是劣勢,不可能是優勢。他們真正的優勢不在於貧窮,而在於他們扭轉貧窮劣勢的信念。

《原子時間》

作者: 柳韓彬
出版社:寫樂文化

在財務自由之前,必須先創造時間自由!富豪或魯蛇,每一天都同樣只有24小時。你可以:無意識的虛度時間,陷入窮忙-抱怨-後悔的無限迴圈;也可以:建立晚間計畫,創造工作/人生/興趣的平衡點。

一般人扣除睡眠、上班、通勤、用餐,每天應該有長達4~6個小時可以自由使用,其實我們缺的不是時間,而是需要學習去找出「時間的碎片」,並以【功能性的計畫】將大大小小的時間串聯在一起。

跟著本書6大階段,可以學到有效率、有意識的規劃晚間4小時,無論打算要學習、運動、斜槓或兼職, 不犧牲睡眠、不靠鋼鐵意志,就能順勢一一實現。

《機智的好撒瑪利亞人》

作者: 史蒂夫.考柏, 布萊恩.菲克
出版社:校園書房

當我們想要「助人而不傷人」,但不確定該如何著手,甚至覺得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擔心會造成傷害,以致不敢做任何事。有些人認為既然所有的努力都有可能造成傷害,我們便不應該做任何事去幫助窮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日漸盛行為窮人倡議的時代。但是,當我們意圖幫助貧窮者之前,只有善意還不夠,你可能挾帶著富足的優越感,或是未能尊重不同文化差異的價值體系,而強加計畫於受惠者,或者操作一體適用的無效策略。

你需要識別真正的問題根源,尋索合適的策略與方法,讓貧窮者能參與並發展個人資產,才能提供有效修復且長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