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州水患看都市排水

張文亮 2021/07/29 12:06 點閱 4457 次
圖為此前被洪水快速淹沒的鄭州京廣北路隧道。
圖為此前被洪水快速淹沒的鄭州京廣北路隧道。

河南鄭州的水災,給我們一個功課,就是發生在河南鄭州的,也可能發生在任何的城市。我們應學習心平氣和地,以工程的專業,客觀的角度去看問題,並體貼他人的苦難,警惕自己的環境。

缺乏配合在地條件

第一,我看過河南的地型圖,這裡有黃河、衛河等河流,多條流經,而且河南地型很平,排水不易。河南的任何都市,一定要重視排水,否則在暴雨時,河川水位上漲,一定很容易造成淹水。

第二,近幾年大陸的都市發展很快,快速地鐵、快速公路的建設很多。但是有一件很奇怪的事,如果多看幾個大陸的城市的交通網,各城市交通的空間配置,幾乎一模一樣。

證明城市快速發展時,彼此抄襲或是互相模仿的成分居多,缺乏配合在地的地理、地型、水文的條件,來多做不同的考慮。交通工程的設計,必需因地適宜,不能亂套,或是一個模式套到底。

環狀公路阻礙排水

這樣的事,台灣過去也很嚴重,所以台灣的公園幾乎都一樣,台灣的建築設計幾乎都是抄來的,近幾年,才有一些不同的公園,與自己發展出來的特色建築。

第三,大陸大型的城市喜歡做「環狀」公路,稱為一環、二環…,其實環狀公路像是一道道的城墩,會阻礙地面的側向排水。交通密集的內環,雨水宣洩更困難,造成淹水危害加劇。河南已是平坦、低窪,鄭州的公路又用環狀,這一定會增加都市排水的困難。

高速公路宜採高架

台灣剛做第一條高速公路時,有些不太淹水的地方,會常淹水,尤其是台南。三十年前,政府曾請我去台南的永康看淹水,我就發現南北向的高速公路,路基下的涵洞不夠多,擋住東西向的排水,高速公路的地基,造成低窪區的水患。

後來,台灣高速公路的建造技術,一直提昇,改採高架,甚至用高架橋下的土地,做成濕地,來蓄高架橋上的排水。雖然,這些突破性的做法,當時罵的人也不少。台灣的高工局是不錯的單位,還好有人挺得住。

公路與鐵路重疊

第四,學交通工程的人都知道,高速鐵路與高速公路的路線,不能重疊,路線也不能接近,因為日後維修困難,地下排水管線難佈放,高架路段的排水會成低下路段的積水,與為了增加地鐵地基的穩定,施工時土壤會過度夯實,增加日後垂直排水的困難。

我看鄭州的交通路線的佈設,高速公路與鐵路太多重疊或位置相近。

鄭州的地面側向排水,受阻於環狀道路;地下排水受阻於地上—地下的路線重疊;四週的河流又多,在瞬間暴雨時,水位高漲。這個城市,如何不淹大水?我相信以後都市面對環境災害,都需要有即時的預警系統,告知百姓。

給河川留下洪泛平原

大陸這幾年的公共建設進步很快,許多新的工法,新的嘗試,新的思維,都有突破性的進步,讓人羨慕。我看鄭州的照片,是個很新、很美、考慮綠美化的城市。祝福水災過後,鄭州的發展會更美、更好、更安全。

但是在氣候變遷,豪大雨的風險增加,颱風路徑更不易捉摸,2021年7月河南鄭州百姓的苦難,讓我們學習,要給河川留下洪泛平原、滯洪池,不要為了建設與河爭地。

要給城市因地制宜的設計,交通佈設不要阻礙排水,快速公路與地鐵要互相離遠一點,排水系統一定要重新考慮,減少洪峯流量超過排水負荷容量的風險,以免災害最後都歸咎於雨下太大了,都是天災,人沒有辦法。

其實,天災與人禍,沒有離我們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