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經驗,當你的智慧型手機故障了,不知找誰修理,找原廠要排隊排很久,修理費又高,找外面師傅不知可不可靠,也怕被黑,所以很多人乾脆放棄,換一台新的手機。
爭取電器維修權
這種情況也經常發生在其他家用或個人設備,並非巧合。許多家電製造商設計出來的產品越來越精密,美其名說一體成型設計,其實是讓消費者在沒有專門設備和說明的情況下難以自行維修,並威脅說若不是原廠維修就喪失保固等等。一些批評者聲稱這些做法是反競爭的,因為它們限制了獨立維修店的機會與消費者的選擇權。
除了家電設備,從各類機器到醫院設備的所有製造商都被指控採取類似的策略。近年來在壓力下,一些製造商已採取措施讓維修更容易,但這還是不夠,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努力來推動製造商做更多的事情,「維修權」運動也得到了白宮的大力支持。
越來越難維修
總統拜登最近簽署了一項旨在促進美國經濟競爭力的全面行政命令,它包括一項規定,指示聯邦貿易委員會發布規則,防止製造商對獨立設備維修店和DIY維修施加限制。雖然手機製造商並不是唯一因阻礙維修而受到批評的公司,但該命令特別指明他們使維修「更加昂貴和耗時」是不對的。
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在5月份發布了一份維修市場報告,它的結論是「許多消費產品變得更難維修和維護」是因為維修需要特殊工具、特殊診斷軟件和零件,通常迫使消費者「在產品使用壽命結束前更換產品」。
蘋果聯合創辦人沃茲尼亞克也支持這一推動,他認為公司禁止第三方維修是「因為它賦予公司權力可以控制一切」,但現在「是時候該承認顧客有全面維修的權利了」。
製造商的賺錢策略
為什麼製造商會限制維修?從很多方面來說,限制維修對製造商來說是一種明顯的賺錢策略,因為它使消費者更頻繁地購買新設備,而不是修理舊設備。另外廠商表示,在原廠進行維修,或僅限於某些經批准的合作夥伴進行維修,有助於保護消費者的隱私和設備的安全可靠,並確保其維持高品質。至於環保問題有「以舊換新」和回收計劃,可以防止舊設備直接被扔進垃圾桶。
維修權倡導者表示,一旦消費者為智慧手機或家電付費,他們可以用它來做什麼(例如把它拆開維修)就不應該受到限制,所以希望廠商製造出更耐用的設備,並提供維修零件和詳細手冊,這種做法可以讓消費者有更多修理設備的選擇,並降低維修費用和時間。另外,容易維修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從而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