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政治與法律程序的作用都是在設法限制政府,民眾相信政府有助於政府施政順暢,但不相信政府也是一種民主素養。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記者會上,給我們上了一課政府握有絕對裁量權的現實,等於說:「沒有我,就沒有這些疫苗,因為我們沒有擋!」這段經典的話語,可以用來展示裁量權到底是甚麼意思。
很多時候,裁量權是政府權力的源頭,也是很多權益爭鬥的核心,因此,政府的法律或是行政規則,都是為了要限制這種權力的濫用。
政府想擋就能擋
記者問:「我想請問,外傳簽約程序卡在政府,真的是這樣嗎?」羅秉成這樣回答:「如果(政府)要拖,昨天晚上送來是9:30,合理的時間給個兩三天好好審閱沒有問題,如果想擋,找個機會,藉個題目,挑挑裡面的問題,說你這個文件不齊備,那個內容還有待補正,弄個一兩個禮拜沒有問題,何必連夜加班,馬上批核簽署?」
「我希望事實勝於雄辯,這些之前對於政府不要採購BNT疫苗,皆不實的謠言與傳言,到今天為止,今天就可以證明政府的態度與作法,外介這種傳言不真實,而且不公道......。」
行政裁量權兩面刃
我們可以來討論討論,政府的行政裁量權是甚麼樣一個概念。
首先,行政裁量權為何重要?裁量權是討論行政法的重心,美國行政學開山祖師Woodrow Wilson說行政是365天的行憲,而民主國家崇信個人自由,因此,所有政治與法律程序的作用,都是在設法限制政府行政的決定影響民眾的權益,這也是有限政府的設計精華所在,民眾相信政府有助於政府施政順暢,但不相信政府也是一種民主素養。
總括來看,羅秉成護法心切,用「我們可以但沒有行惡來展現政府良善」的論述,大多來自前民主法治時代的家長主義思考,就政府公關與行銷上來看,如果民眾本來就相信政府,那根本不用這樣說。
人民感受才是重點
但是,如果本來就對政府持懷疑態度者,這樣論述反而更激起他們想起過去與政府互動經驗中,因為被「刁難」而渾身不舒服的感覺,公關的效果一定是不好的,疫苗之役越是要民眾感謝政府,越是讓民眾感受不好。
最後,到底甚麼是裁量權?簡單來說,就是政府被信託而去為大家追求公共利益的權力,它的存在有部分是因100%的政治控制不可能,也為了實務上需要政府應對問題時能有自由空間,以致能及時與適當地為民眾解決問題。
不過,無論政府手上裁量權的大小,都是民眾授予的,一方面,有沒有為惡不是掌權者說了算,而是要看民眾的感受,另一方面,良善政府的評價有其獨立指標,其中沒有「我沒作惡」這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