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解讀TIFA後的台美關係

醒報編輯部 2021/07/08 10:45 點閱 4375 次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落幕,台灣恐怕錯估雙方經貿情勢,期待的疫苗合作、採購,以及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議題,都得不到回應,反而可能掉落陷阱,政府要審慎因應,避免帶來更多的麻煩。

美智庫坦言無成果

這次的談判結果,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的很直白:「這次TIFA會議沒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貿易代表署不願承諾任何事,貿易協定遙遙無期。」

TIFA談判於2017年曾中斷,當時總統是蔡英文,現在她以開放萊豬、牛肉進口交換,再加上國會議員從旁敦促,雙方開始復談。美方主談人是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Terrence J.McCartin)會同美國農業部、國務院等相關官員參與會談。台灣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帶領各部會代表與談。

美外貿態度不明

拜登繼任總統,忙於應付新冠肺炎疫情,恢復盟友對付中國,處理龐大國債,協調鉅額基礎建設計劃,再加上遭到重創的就業等社會問題,現階段並沒有把國際經貿談判,擺在優先位置,更何況川普已替他舖陳好有利的外貿情勢,他又何必自找麻煩,破壞現狀?

這也難怪在談判中,台灣期待的議題,並沒有得到實質回應。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甚至直接了當說:「對於這次談判,有關台美疫苗合作,外界不應有此聯想,美國之前緊急援助台灣疫苗,是因為台灣對外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

美方只重視萊豬輸台

美國貿易代表署在TlFA會後發布新聞稿,強調要針對美豬、牛進入台灣市場障礙等問題,加強接觸,但是對於我方關切的疫苗採購或合作、BTA等議題,隻字不提,讓我方淪於空歡喜,一拳打到棉花堆裏,完全失去著力點,只有在會後,一再強調「我方呼籲」,別無他法。

美方在這次談判的議題選擇中,已經埋下伏筆,包括拓展雙方農產品市場;加強打擊數位盜版,保護智慧財產權;促進金融服務業應用新型科技,提供便捷服務。都在為美國未來開發台灣農產品市場,推銷基改食物;要求取締盜版電腦軟體或保護美國科技專利技術;推動金融業進入台灣市場,預舖坦途。

TIFA不宜淪於大內宣

其實過去TIFA談判,美方代表態度非常高傲強勢,會議中只說不聽,彷彿是政令宣導,或上級指示,我方根本沒有置喙餘地,只能耐心「聆訓」,由於當時雙方貿易情勢,台灣高度依賴美國,無可奈何,不得不然,這次美方代表態度上雖然客氣一些,不再盛氣凌人,但是在實質利益上,卻精打細算,寸土不讓。

台美經貿情勢如今已經轉變,台灣主要貿易順差來源在對岸,而且美方高度期待我方半導體協助,以及將台灣成為對中國戰略平衡的槓桿支點,我方無需自我矮化,放棄手中籌碼。

經貿談判有取有予,主政者應想清楚戰略、戰術策略及目標,如何為台灣謀取最大利益,才是經貿談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