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特權紛現形 因為政府離基層太遠

醒報編輯部 2021/06/30 14:55 點閱 3940 次

國民黨前立委丁守中自爆已經打過疫苗,還是振興醫院主動將他列為第一類施打對象。為了認定醫院董事身分,地方衛生局還跟中央指揮中心互踢皮球,台北市要求指揮中心認定董事是否應該列為第一類人員,中央又推回給地方,說造冊的單位應該有認定依據。

沒有提早造冊分配

從這當中就能看出,中央根本無意阻止董事一級的人施打,因為一旦認定,不知道有多少醫院要被揪出來檢討。早在一個月以前,就有傳聞醫院高層陸續先施打了疫苗,振興醫院想必不會是唯一一家,這種立法上的缺漏,看來中央跟地方都沒有打算處理。

疫苗作為一種稀有的公共財,之所以會在施打初期出現混亂與特權,最主要就是在之前一年中,相關單位沒有提早造冊跟因應。疫苗買不到,或許有很多現實上客觀的限制,牽涉到複雜的政治與商業問題,政府力有未逮也情有可緣。

不過對於造冊與分配不是早就可以做的事嗎?沉迷於當時的太平場景,欠缺危機意識,才會屈從於醫院跟地方政府的名冊,匆匆施打,變成特權先行的亂象。

紓困限制太多

除了疫苗,現在更加當務之急的就是紓困方案。從紓困方案推出以後,一個最廣泛的聲音就是:搞不懂。太多的限制跟無謂的程序,讓許多商家與民眾明明很急迫,卻苦於無法即時得到補助。政府制定的方案,得不到多數民眾的認可,才會讓總統蔡英文跟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民調急墜。

這些問題同樣都是因為準備不足,甚至到現在,就連夜市要不要開放,地方都還搶先於中央,從攤商著急的面容,甚直急到下跪懇求的急切,就能知道中央的決策距離基層還是太遠。

離基層太遠

從三期封鎖至今,本報一再呼籲,當政者要苦民所苦,以民生為重。短短一個月,多少名店倒下,就連國際知名的蔦屋書店都要收攤,這些焦慮感當政者要能感受跟反應。越是危難之際,公務員的穩定更加明顯,如果政府不能離開自己的舒適圈,進入到黎民百姓的生活中,他可能只是感覺買東西比較不方便而已。

對於一般民眾卻可能是生死交關。記取之前的教訓,無論是疫苗的施打,還是紓困的發放,都因為欠缺同理民眾的那份心。目前解封還有兩個禮拜以上,不要以為只有短短的十幾天,如果是瀕臨破產,一天都撐不住。

政府切忌關起門來吃肉糜,要看看外界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