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歲月〉再談消失的電影院

朱全斌 2021/05/05 07:39 點閱 4770 次

上週聊到西門町消失的電影院,引起不少迴響。其實在西門町之外也有許多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戲院,同樣也不見了,值得一起來回味一下。

童年時台北的戲院不多,大多坐落在西門町,其實更古老的大同區也是戲院集中的區域,頗引起我的好奇。那是日據時代最繁華的地區,居民也以本省人為主。來自外省家庭的我,對那裡感到十分陌生,如果不是為了看電影,我還真的不會涉足那邊呢。

首次踏入大同區

那時西門町的新生戲院號稱是台灣最豪華設備最佳的,但是大同區的遠東戲院卻可以跟它分庭抗禮,民國五十年代,它們是唯二可以放映七十釐米電影的戲院,遠東更以擁有陶德AO六聲道聞名。父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大小去朝聖,觀賞著名的美國音樂片「南太平洋」,才讓我首次踏進大同區。

附近的戲院還不少,像是中央、大同、第一劇場等,還有兩家以放映台語片為主的大觀跟大光明戲院。我曾經因為好奇去看了轟動一時的「金色夜叉」,現在劇情已完全記不得,有印象的反而是看完片後去附近圓環吃的在地美食。

離遠東戲院不遠的國聲戲院開張比較晚,樓下設有國聲歌廳,跟新聲戲院同一老闆,也以設備新穎著名。我還在這裡看過號稱有感電影的「舊金山大地震」,當銀幕上的天災來襲時,我坐的椅子也會同時震動起來。

看完電影再上館子

在南區也有幾家戲院,因爲地緣關係,我比較常來光顧。像是靠近東門的寶宮戲院,或是今日捷運古亭站附近的國都戲院跟明星戲院。這幾家都以演出國片為主,因為附近有許多外省美食,像是西來順、蔡萬興,正好都在戲院隔壁,所以看完電影再去上個館子,已經成為固定行程。

做學生的時候其實沒錢看這麼多電影,所以票價相對便宜的二輪戲院就成為我經常光顧之處,像是南陽街的新南陽戲院,總是會跟西門邊陲地帶的愛國戲院聯演,但說到最划得來的,就要屬東區的青康戲院了。這個屬於救國團的台北學苑,為了造福青年學生,每次演兩部電影,中間不清場,是我每逢週末的娛樂補給站。

提供「插片」服務

在有電檢制度的年代,許多裸露鏡頭都逃不過被剪的命運。這正好替位於市郊不好經營的戲院找到了一條發財路,在當時稱之為「插片」的這項服務,是將被新聞局剪下來的「養眼」片段,通通剪輯在一起,在戲院的正片放映中途,會突然斷片,替之以這些「好料」。

當時還在讀高中的我,就跟著同學們四處去找這樣的戲院,足跡從景美、士林一直踏至三重,有一回還在南勢角一家戲院中碰到了我們的理化老師,為了避免尷尬,只好彼此都裝作不認識。

一轉眼數十年過去了,現在網路上什麼都有,以前那種偷吃的樂趣,這一代的年輕人應該是無法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