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視窗〉晶片危機難解 台灣不可屈從國際壓力

何其台 2021/05/02 09:48 點閱 3453 次

全球晶片缺貨,連三星、LG洗衣機、烤麵包機、電視機,以及蘋果、福特也因此損失不貲,歐美中各國臨渴崛井,施壓台灣,希望協助建立半導體產業鏈,政府不應屈從政治壓力,拱手讓出競爭優勢。

車廠缺晶片損失慘重

最早爆發晶片危機的產業是汽車,奧迪坦承有1萬名員工暫停工作,福斯宣布減產10萬輛,福特宣布德國工廠停產,日產、本田、通用、雷諾等,預料今年共將因此減產450萬輛新車。

現在消費、通訊市場復甦,晶片產能亦供不應求,韓國家電大廠三星、LG,並沒有因為自身是晶片生產大國,在晶片取得上,獲得優先機會,家電產品晶片缺貨,至少要半年才能供應得上,而不得不漲價一成。

晶片產銷秩序大亂

大家猜測,晶片如此缺貨,一定有人Double booking ,超額認購囤貨。確實有可能,蘋果今(2021)年1至3月因為iphone12熱賣,營收895.8億美元,比去(2020)年同期的583.13億美元,増加54%,淨利236.3億美元,增加51%。營收、獲利增加那麼多,難道是蘋果在囤貨?

執行長庫克可不這麼認為,他說,晶片供應不足,今年1至3月影響到平板電腦、Mac手機銷售,獲利至少減少50億美元,言下之意,蘋果並沒有囤貨。營收、獲利增加,只是價格上漲,策略運用成功所致,蘋果沒有囤貨。

華為的狀況更慘,第1季營收1500億元人民幣,營收下滑168.5億元,達17%,但是因為策略運用成功,放棄低毛利率市場,集中在5G專利權及高檔手機生產,拉高毛利率9%,使毛利率達到46%,淨利達168.5億人民幣,淨利率拉升到11.1%,比去年同期増加3.8%,創3年來新高,彌補科技戰、貿易戰的損失。

美國晶片製造占比,已從1990年的37%,下滑到目前的12%,未來在5G/6G、量子運算、AI、軍事、航太等各領域,都將面臨極大風險。拜登總統計劃撥款500億美元,強化晶片供應,並且要求台灣協助。

晶片已成國際問題

歐盟正在規劃自行生產10奈米以下的半導體,最終目標是生產2奈米製程晶片,希望在發展5G無線系統、聯網汽車、高性能運算等科技領域,至少要有20%以上的自製率,已正式宣布成立歐洲微電子技術聯盟,包括晶片製造商、車廠、電信公司、消費電子或電腦公司,並施壓台積電協助,協助建立半導體產業鏈。

中國更感半導體生產危機四伏,為了提升自製率,成立大基金,資本高達2041.5億人民幣,希望傾擧國之力,大躍進方式「造芯」。中國發展半導體最大的麻煩,在於光刻機市場ASML(荷商艾司摩爾)獨佔鰲頭,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的鏡頭由德國蔡司壟斷,雷射技術在美國Cymer手中,要想突破,非常困難。

不可讓出製造優勢

不論那一國,如今都深刻體認半導體產業鏈的複雜度及重要性,希望急起直追,將產業鏈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臨渴掘井,現在才開始奮起直追,不可能一蹴可幾。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施壓台灣,提供技術,才能彎道超車。

半導體產業不再是科技及經濟問題,現在已進入政治層面,台灣面對強權挑戰,「壓力山大」,是否能夠守住3、40年來,辛苦耕耘的成果,大有疑問,現在傳出2奈米先進製程留台灣。

問題是成熟製程商機更大,供不應求,2奈米先進製程用途有限,如果政府抵擋不住政治壓力,拱手讓出晶片製造優勢,台灣未來又在那裡?

張忠謀坦言,要想建立第二座護國山,只有一個字「難」。政府不可屈從政治壓力,應該好好保護自己半導體產業優勢,失此機會,台灣的未來又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