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勞動人權正在解構國際經貿規範?

戴肇洋 2021/04/22 10:28 點閱 3936 次

瑞典服飾品牌「H&M」公司之前發表「拒用新疆棉花」聲明,引發中國民眾群起撻伐,在民族情緒催化下瞬間燎原,迄今餘波盪漾。在表面上,或許因中國民眾對外國企業指點新疆人權的不滿,而抵制西方品牌廠商言論所造成的衝突;然而,經梳理事件軌跡後,其背後反映的是,勞動「人權」正在解構國際經貿規範。

拒用新疆棉花之後

在此同時,回顧國際經貿發展歷史可以發現,長期以來國際經貿規範是在美歐國家以其「政軍」的實力加以訂定;尤其近年以來更進一步將國際經貿規範的解讀與勞動「人權」之掛鉤,一旦遭到來自新興勢力威脅其所訂定的規範,則是毫無選擇採取各種手段進行制裁。

亦即此次新疆棉花事件,與其認為勞動「人權」糾葛,不如說是中國經貿實力快速崛起所造成的威脅,讓美歐國家寢食難安之下加以干擾。

脫鉤中國供應鏈

這些從川普執政以來迄今對中國的經貿政策可以發現其端倪,除了在貿易上加徵關稅,以及在科技上擴大管制之外,特別主導印太國家打造新的供應鏈,迫使跨國企業捨棄比較利益,同時選邊參與運作,進而脫鉤中國供應鏈。

若以國際經貿規範來說,任何國家依據其產業發展位置,理應透過互補連結其他關聯國家,形塑最具有效益的供應鏈。由此可見,上述美國所主導的供應鏈是存在高度的排斥性質,而且是忽略比較利益原則的操作模式,擺明是在劍指中國,其目的是要與中國為主的供應鏈進行較勁。

很顯然地,美歐國家主導勞動人權與國際經貿規範掛鉤之真正目的,是在以公平正義為理由,讓其制裁的行為師出有名,藉以在國際經貿活動上重挫競爭對手優勢。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博得國際社會共鳴之名,而且更可獲致商業利益之實,豈不快哉!

人權影響國際經貿

在美歐國家主導與連結下,未來勞動人權在國際經貿規範上,不但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成為政府對政府之間的賽局,或是成為多國聯盟對多國聯盟之間的賽局。如此一來,使得個別企業在以比較利益原則為基礎從事國際經貿活動的同時,更加無法輕忽勞動人權議題。

無庸置疑,過去數個世紀以來,美歐國家所主導建立的國際經貿規範,正在隨著時空環境逐漸產生變化,未來極有可能在中國參與運作下進行重組。亦即此次新疆棉花事件,並非僅有涉及美中經貿霸權角力,而是隱藏兩國更廣泛層面的路線鬥爭,甚至可能升高雙方擦槍走火機率。

面對國際經貿規範的解構與可能重組之下,在無形中,勢必讓積極佈局全球市場的台商增加許多風險。因此,如何避免因選邊參與而遭到波及,將考驗著台商的智慧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