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選舉近、爆料多 官員更需靜心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04/21 14:48 點閱 3766 次

最近綠營內部氣氛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其實不只是綠營,包括國民黨也因為黨主席選舉,各陣營摩拳擦掌欲爭大位。

九合一大選預計在2022年11月舉行,距離現在只剩下大約一年半又多一點,民進黨大約在九月就會確立提名條例,明年初基本上大致的提名就會拍板,因此各陣營必須在今年九月以前把人馬就定位,才能有時間經營選區。

各派系放話多

選舉越近,各種爆料越多,民進黨各派系幾乎都中箭。以游錫堃為首的「正國會」,領袖人物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因為太魯閣事件,黯然下台。

另外一個新興派系「湧言會」的惟一民進黨中常委王定宇立委,也因為鬧出同居風波重創聲勢,至於位居行政院長大位的蘇貞昌領導的「蘇系」,也因為前發言人丁怡銘才因為失言事件下台,又被迎回政院擔任顧問,月薪高達十一萬而飽受抨擊,即使黨內也有非議。

權鬥忽略公務

國民黨各派系也是動作頻頻,除了江啟臣擔任黨主席要力守大位之外,朱立倫、連勝文跟韓國瑜等派系也準備要爭搶黨內提名,畢竟民進黨已經連任兩屆,執政八年難免會有執政包袱,正是在野黨的反攻好時機。但就是各路政治人物布局選舉的時候,卻也是政務最容易被忽視的時候。

當媒體目光越集中到政治人物的個人權力爭奪或是私德,越容易忽略公眾議題。政治人物在這段時間,為了布局選舉,南來北往,有多少心力能放在公務上也令人憂慮。

「正國會」的精神領袖是立法院長游錫堃,「蘇系」的領袖當然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民進黨主流的「英系」領袖是總統蔡英文,當各路領袖都必須分心布局選舉,考量自然就不可能全面,這不是唱衰,而是人性的自然。

應放眼公共事務

要求政治人物不要擔任黨職或是領導派系,當然是強人所難,政治活動當中本來就需要各自有團體才好運作。但是從這一陣子,民進黨各路人馬紛紛爆出問題就能知道,身為執政黨,民進黨各派系有義務約束自己的黨員跟黨公職,如果不想被爆料,就應該維持從政要求的高標準。

這不是為了民進黨,而是為了全民的福利,畢竟民進黨現在是執政黨,肩負著領導全國的責任。

台灣近來的重大議題其實很多,包括少子化、缺水、產業轉型、增設部會、轉型正義,甚至是敏感的兩岸問題,還有修憲等等,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決策。都需要朝野拿出更大的胸襟與專業來處理,但是隨著選舉越來越近,就怕政治人物為了搶收視率,用口水淹沒了專業,炒短線成了登上版面的保證。

每次台灣選舉,社會沒有不隨之沸騰的,人民更是容易被撕裂選邊,自然政治人物都得使出渾身解數吸引目光。但已經過這麼多次選舉,台灣社會跟政治人物也應該讓自己更加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