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臧品安 2021/04/19 17:28 點閱 3041 次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指出,腸躁症是一種腸胃功能性障礙,包括腹痛、腹脹、腹瀉、便祕等症狀反覆或交替出現。(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指出,腸躁症是一種腸胃功能性障礙,包括腹痛、腹脹、腹瀉、便祕等症狀反覆或交替出現。(photo by臧品安/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透過低腹敏飲食,可緩解腸躁症症狀!」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19日指出,台灣約有數百萬人罹患腸躁症,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建議患者多採用「低腹敏飲食」,可有效改善症狀。但營養師也提醒,低腹敏飲食需經營養師及醫師管控,且不適合長期進行。

高糖飲食增腸躁症風險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指出,腸躁症是一種腸胃功能性障礙,包括腹痛、腹脹、腹瀉、便祕等症狀反覆或交替出現,只要符合主要條件,「症狀至少在6個月前開始,以及過去3月內平均每週至少1天的復發性疼痛」且符合合併條件「腹痛與排便相關、排便頻率變化、糞便外觀形狀改變(腹瀉或便秘)」中2項以上者,即可診斷為腸躁症問題。

台北榮總內視鏡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建議,腸躁症患者多採用「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可有效緩解及改善症狀。此外,外國研究更指出,過量咖啡因、甜食、含糖飲料的飲食習慣會提高罹患腸躁症的風險。

低腹敏飲食怎麼選

特定類性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過程中無法被順利吸收,可能導致某些人出現腸胃道不適。台北榮總營養師吳柏姍指出,常見低腹敏全榖蔬果包括白米、糙米、紅蘿蔔、菠菜、番茄、奇異果、柑橘等,低腹敏蛋白質則包括新鮮肉類、蝦、蛋及豆腐;澳洲蒙納許大學研發的低腹敏APP,可幫助患者查詢低腹敏食物。

吳柏姍提醒,實施低腹敏飲食需要經過專業醫生與營養師嚴謹控管,也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產生營養失衡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