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洞悉新趨勢》

醒報編輯 2021/04/18 08:07 點閱 18198 次

當企業經營不斷面臨挑戰,怎麼突破瓶頸,時時保持競爭力?如何改革升級,更貼近市場價值?觀察脈動、調整策略、創新商模,就能抓住機會、戰勝威脅!

企業轉型永遠是進行式,也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程。它會不斷產生新類型與新組合,也為企業經營帶來更多新課題。

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仍然可看到創新與升級的痕跡。唯有持續升級轉型,才能符合市場需求,也是企業經營者應該抱持的觀念。

企業轉型和所處產業有密切的關聯性,但如果是由於企業自身原因所導致,使其本身在所處行業中的競爭力相對較低,此時應將轉型的關注焦點投向企業內部,透過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企業營運模式等轉變。

以提升自身的能力,進而提高企業在行業內的(並非退出或轉入其他行業)相對競爭能力;或者由於企業內部的資源能力優化後,因具有較高資源能耐,得以實現跨行業的多元化經營策略。

若以現有的企業能力,即使經過變革也不能在行業內謀求新的發展空間,或者所處行業已經屬於成熟、衰退性行業,為了獲得企業的持續增長能力,此時企業轉型應將關注焦點,投向行業及行業以外的新生領域,尋求新的經營增長點,甚至完全退出現有行業,而進入嶄新行業領域的策略,這就是所謂的「跨業轉型」。

企業轉型的驅動因素

1.發現擴張成長和獲利的新路徑:由於市場需求增加或本身持有的技術,足以擴張到其他領域,許多電子、食品和紡織行業的轉型,即出於此原因。例如:幾年前流行的快時尚,造就紡織業一股新商機;又如高齡化社會,讓食品業出現保健食品的新商機;行動通訊設備不斷革新,產生換機潮,也讓相關業者發現新獲利路徑。

另外,當企業市場的占有率或規模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某些企業發現利潤回報並不令人滿意,便可能捨棄低利潤的產品,轉向創新性、差異化的產品,或專注於某些快速成長的市場。

2.全球化競爭導致所處行業格局劇變:當大量競爭者進入市場或新商業模式出現,伴隨著市場的供需逆轉,企業不可避免地要加入激烈的成本競爭,同時也必須依客戶需求來實現產品差異化,此情形在餐飲、零售和服務業較常見。

例如:連鎖餐飲集團挾雄厚資本進入市場,將引起相同類型業者的競爭,以及地位重新洗牌;又如知名國際批發零售業進入原本封閉寡占的市場,也將改變市場的消費形態。

3.新經營團隊求新求變:企業經營過程中或因接班傳承、經營權移轉、管理階層更替等因素,而引進新的經營團隊。此時新經營團隊為求有耳目一新的氣象,或是追求企業有更大的發展機會,進而以產業轉型做為發展契機。

迎上新商業趨勢

4.組織僵固,無法符合最新管理需求:有最急迫轉型需求的通常是老企業(經營超過二十年),或受資本市場壓力,務求營收持續成長的中大型企業,此類企業組織結構通常以穩定為主,也因為以穩定為主,而使既有組織分工及人員定位相對僵固,反而無法適應新形態的管理需求,而被迫需要做出轉型。

5.新科技發展驅動更快、更新及更多元的商機:隨著各項新科技出現,如電腦運算速度加快、感測技術精密度提高、網路電商平臺多元、通訊傳播能力更高速、AI人工智慧發展一日千里,以及無人機運用層面更廣等因素,都讓企業轉型變得更有迫切性。隨著無人工廠、智慧製造的客製化製程開發、自動倉儲與無人商店出現,都是企業轉型可以運用的工具。

6.數位化改變商業模式:由於電商平臺的出現,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因為消費習慣改變,而讓企業原來的商業模式跟著改變。許多消費者透過電腦螢幕或行動載具,進行消費購物,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其背後究竟是一人公司或數百人以上的大公司,很多時候都是不得而知的。

也因為這種特性,讓一些原本從事代工的工廠,有機會打破以往經營品牌,需要砸大錢做行銷和通路的限制,可直接透過電商平臺,將商品賣到國際上。此外,企業透過引進數位化科技,將原本的管理、生產及行銷,做出大幅的改變。

新的資訊管理系統,可將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員工與外聘人員,透過線上途徑進行交流。例如:在臺灣註冊的公司,可以委託印度工程師進行軟體開發、在日本進行工程設計、在東南亞量化生產,其中各環節都通過資訊網路平臺,無縫連結在一起,不僅不受全球地域的限制,也可以加速產品生產效率,提升全球化的競爭力。

7.全球經貿衝突:由於大量貿易逆差或先進科技發展危及國家安全,導致部分國家開始進行經貿保護,甚至提出所謂禁止名單。由於多數被禁止的都是知名大企業,所以將對該企業內的產業鏈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受影響的企業不得不思考該如何轉型。

轉型的挑戰與風險

1.先進技術導入與整合:先進技術的導入,無論應用在生產製造、原物料管理或業務開拓,都能讓企業擁有更大的發展機會,甚至使企業保持在市場的領先地位。但此時可能面臨的挑戰是,先進技術與舊有技術的介面整合、人員抗拒和排斥學習新技術的使用、先進技術需要投入龐大資源及後續維護。例如:導入智能自動化生產設備,初期投資對許多企業而言,是一筆相當大的負擔。

另外,對於新設備的維護及操作人員的訓練,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熟練地讓設備順利運轉。再者,與既有生產設備介面結合,尚須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來進行調整與磨合才能順暢;倘若新舊設備不相容,後續將會面臨更加棘手的問題。

2.多元人才的需求:企業轉型後的人才需求與轉型前的既有人才,相較之下,一定會有不同的地方。企業擁有多元的人才,將是轉型順利與否的關鍵條件。如何吸引、培養、留住優秀人才,或從既有人才中額外加以訓練,都是轉型能否成功的重大挑戰。

3.企業定位的挑戰:企業既然實行轉型,在轉型前後的發展,無論在組織內涵或業務推展,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對於已有一定成熟業務或擁有廣大的老客戶,但事實上已經危機四伏的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重新對企業進行定位時,股東、管理階層、公司員工與客戶端,能否在短時間內接受,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內部資源重新整合

4.員工認同與觀念轉變:態度決定一切,觀念影響行為。如果失去與行動相匹配的理念,再科學的發展策略也沒有意義。企業進行轉型工程時,通常基層組織和員工對於轉型的策略與理念,並不見得十分理解。

此時,企業可透過宣導及組織部門討論,讓員工在短期內對公司轉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有初步的認識;但真正樹立與企業轉型理念相符的態度,尚須多一點時間來培養。通常企業員工對於公司轉型,存在以下四種認識和態度:

(1)打從內心認為應該轉型;(2)僅為表態式的擁護;(3)持有異議或反對;(4)認為轉型是上層的事、事不關己而採取漠視態度。如果大多數員工在理念上不能適應公司轉型的要求,那麼轉型的實踐將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

5.有效人力資源重新配置:從理論上來說,必須慎重評估與投入大量資源,而進行轉型的企業,多為老企業或中大型企業;其員工人數多,各類人力資源組成複雜,絕大多數員工面臨技術、觀念、思維等方面的挑戰。

企業如何對原有人力資源,進行有效且和諧的配置,以免員工反彈甚至扯後腿,將面臨較大的挑戰與風險。

《企業轉型:洞悉新趨勢》
作者:顏惠結
出版社:城邦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