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戰什麼?》

醒報編輯部 2021/02/18 08:28 點閱 22257 次

中國的國家至上主義,和川普的「美國優先」主張是無法轉彎的列車對撞。兩強的對抗,由經濟的領域開始拉開戰線,一路延伸到文化、科學、軍事各範疇,終於在2020年中期以後發展為意識型態的鬥爭。

美中的貿易戰不單純是貿易之爭,它是霸權之爭,也是文明之爭,無法輕易和解。未來世界面對的難題很清楚:一個已經崛起的中國,想法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價值觀不同,尤其對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有南轅北轍的主張。

對台灣而言,就像兩隻大象在自家客廳裡打架,既無力阻止,也無法置身事外。這事關係著我們的身家性命。光對它的主張表示尊重還不夠,還必須明確宣示認同它的主張,而且承諾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會落實它所主張的價值。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矛盾,對台灣來說,最為煎熬。

隔山觀虎鬥

退休以後,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妙不可言。有一天,碰到趙政岷兄,他說我閒閒的,應該寫一本書,那時美中貿易戰正酣,於是開始寫這本關於美中貿易戰的書。我年輕時在美國留學、教書,前後待了七年;退休前十年左右,研究工作以中國經濟為主題,多次進出中國。

猶記第一次踏上這兩個國家的土地時,都給我很大的震撼,它們不論土地、人口、生活方式,都和台灣相差很大,而且左右著台灣的命運。兩個國家吵起來,絕對是一件大事情,別人也許可以隔山觀虎鬥,關心但不必太擔心;但對台灣而言,就像兩隻大象在自家客廳裡打架,既無力阻止,也無法置身事外。這事關係著我們的身家性命。

美中政治經濟矛盾

畢竟川普發動的貿易戰,反映的是美中政治經濟體制的矛盾,不是川普個人的好惡。川普個人的風格或許影響了美國對抗中國的招數,但體制矛盾將使美中對抗持續下去,如果不是一個世紀,至少十年、二十年。

套用武俠小說的台詞,川普本非名門正派,出招陰狠毒辣,為武林所不齒,新的主角或許偏好光明磊落的拳路,要對方輸得心服,但兩人想要扳倒對手的用心是一樣的,江湖再難有平靜的日子。

爆發疫情

這種體制的矛盾在去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顯。中國是最早爆發疫情的地方,卻也是最早把疫情控制住的地方。去年初,武漢封鎖,許多中國人坐困愁城,無法返家過年;今年初,換成歐洲城市被封鎖,許多人途窮路絕,無法和家人團聚。

西方國家為這奇怪的病疫所苦,把它取名為「新冠病毒」(novel corona virus),英文「novel」本有奇怪的意思,他們最想知道病毒是怎麼來的;但中國最想告訴他們的,是中國體制如何優越、如何戰勝病毒。

這種矛盾,來自根深蒂固的價值差異,也就是國家存在的目的。西方的自由主義者,認定國家是為人民而存在的;中國的領導人,則認為人民應為國家的存在而犧牲奉獻。

「美國優先」

中國的國家至上主義,和川普的「美國優先」主張,是奇妙的文字巧合,和無法轉彎的列車對撞。習近平志在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川普則志在維護美國在全球經濟和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兩強的對抗,由經濟的領域開始拉開戰線,一路延伸到文化、科學、軍事各範疇,終於在去年中期以後發展為意識型態的鬥爭。

川普政府以國務卿龐培歐為首,開始宣示對中國的鬥爭,是一場對抗邪惡共產主義的鬥爭,好像時光倒轉,回到19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雖然批評川普以「單邊主義」獨抗中國的不智,但也信誓旦旦,對抗中國,他絕對不會手軟。

貿易政策妥協

川普制裁中國的手段除關稅和禁運,也援用技術、投資、移民等政策工具,可以說所有武器都出籠,全面開打。如果拜登要尋求和中國和解,貿易政策確實有最大的妥協空間,收放自如,但也意味著在貿易戰全面結束前,其他對抗中國的手段將維持箭在弦上的狀態。

拜登在競選中對貿易政策的宣示不多,但明確主張回歸國際規則。回歸國際規則,才有和盟邦協力抗中的可能。若要回歸國際規則,勢必要重返多邊體制,改革WTO。WTO非改革不可,否則無法處理中國政府的一些特殊政策對國際貿易造成的影響,包括國營事業、政府補貼、數位貿易管制等等。

但這些都涉及政府體制的問題,不是單純的政策問題,如果西方國家對這些問題的對應有所共識,或許可以制定出一套新貿易規則,但很難期待中國會接受,因為接受這些規則將危及其現行政府體制的基礎。

不過新的國際規則仍然有其意義,因為它凸顯了多邊貿易體制存續的價值和因應新環境的能力,只是它似乎難以緩解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衝突。

貿易之爭

我是學國際貿易的,寫這書,只是想記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也才剛剛展開序頁,後續的章節怎麼寫,取決於人們的想法和行動。過去國際間,貿易戰的經驗並不多,少數的經驗都明白顯示,貿易戰是雙輸的遊戲。但美中的貿易戰不單純是貿易之爭,它是霸權之爭,也是文明之爭,無法輕易和解。

未來世界面對的難題很清楚:一個已經崛起的中國,想法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價值觀不同,尤其對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有南轅北轍的主張。我們必須和它和平相處,不想兵戎相見,甚至還想和它做一些貿易,賺一點小錢,因此不得不尊重它的主張。如果它只是孤芳自賞,也就罷了,但它不斷的把它的主張推廣到其他國家,擴大對其它國家的影響力。

現實和理想的矛盾

對台灣而言,光對它的主張表示尊重還不夠,還必須明確宣示認同它的主張,而且承諾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會落實它所主張的價值。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矛盾,對台灣來說,最為煎熬。

美中貿易戰的起因

中國和美國自2018年起發生的貿易戰爭,其實是一場制度的戰爭。中國從1978年啟動的「改革開放」政策,執行40年後,美國才發現中國其實開放的多,改革的少。中國利用「開放」政策,吸取國際市場的資源,實現快速的經濟成長,從一個經濟窮國變成一個經濟強國。

但中國並未徹底「改革」其經濟制度,和西方的制度接軌,充其量只調整了一些非核心的國內制度安排,以利吸收和利用西方的資源,在核心的體制上,中國仍然維持政府主導經濟運行的基本架構,近年並且試圖把這個「北京模式」輸出到其他開發中國家去,因而衍生不可避免的制度衝突。

美國發動貿易戰

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檄文,說法時有變遷,簡單來說就是:「改革你的制度和我們同框,否則就別利用我們的資源」。所謂我們,指的是實施民主政治、市場經濟的西方國家。這是制度的衝突,難以化解。

中國自1978年起執行「改革開放」政策,實現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長期高速經濟成長。在1978-2018的四十年間,中國的GDP年成長率平均是9.46%,超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在過去所曾締造的紀錄。在這段期間中國放棄了「計畫經濟」的制度,引進市場機能,開放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接軌,利用國際貿易和外人投資達成快速的資本累積。

外商內貿權

中國加入WTO時承諾開放內貿權,亦即外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內銷的權利,而且在多數領域賦予外商市場進入的機會。這項承諾給地方政府帶來嚴重的危機感,為了保護既得利益,地方政府在服務業的市場進入方面建立各種潛規則,使市場進入的障礙升高、透明度降低,使外商空有內貿權,卻難以內銷。

例如針對一般的商店,地方的各種管制措施,包括營業證照許可、店內裝潢審核、特殊商品管制(如菸酒管制)、衛生消防設施查核等等,地方政府在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用潛規則來建立市場進入門檻,或束縛外商的競爭力。

龍困淺灘,難以伸展

除了潛規則之外,店面住宅雖已全面商品化且由私人持有,大面積的土地或店面仍然由政府或國企控制,若無良好的政商關係,取得大面積的經營空間實屬不易。潛規則使國際知名廠商,空有一身功夫。

尤有甚者,在外商蜂擁進入中國市場,遍地開花、百家爭鳴之際,中國本土業者發揮其模仿的強大能力,以類似的商品或服務模糊外商的品牌形象,進行削價競爭。由於中國政府對品牌或其他智慧財產的保護欠周,本土廠商以地利之便或緊密的政商關係,輕易地使外商落居競爭下風。

《美中貿易戰戰什麼?》
作者:陳添枝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