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隨疫情起伏 疫情中心陰晴不定

呂翔禾 2021/02/16 15:59 點閱 3978 次
指揮中心記者會以外,鏡頭外的會前、會後也會有許多互動的小細節。圖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記者會以外,鏡頭外的會前、會後也會有許多互動的小細節。圖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揮中心)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特稿】每天下午2點舉行的指揮中心記者會成為全民必追的直播節目,也是近1年來各報最需要拚搶即時新聞的戰場,雖然急迫性已自去年6月疫情和緩後下降,但到年底外籍機師與部桃引發的本土群聚感染,又讓指揮中心現場的氣氛沉重了起來。

從細節猜測疫情

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不只是在直播上看得到的會中發問,會前衛福部的官員就會答覆記者詢問當日議題,記者也會以出席官員名單、官員進場時的態度,來猜測當日疫情是否嚴重。

1月時,部桃群聚感染狀況嚴重,記者只要看到揮官陳時中桌上的立牌又多又厚,大概知道疫情不妙。記者會針對為何部桃不一開始就全面封鎖、追溯期間民眾是否能自由出行等問題,逼問「防疫五月天」。

官腔回應記者火氣升

這也讓人想到去年4月底爆發的敦睦艦隊群聚感染,當時國防部雖然有到指揮中心開記者會,甚至鞠躬道歉,但過了很多天卻還是會出現「需要再進一步調查」等比較閃躲性的回應時,在現場都可以感受到記者提問的火氣,雖然部桃狀況嚴重,但指揮中心的回答多還算平和。

記者會中,問題多半由指揮官陳時中統一回覆,如果是個案狀況常常是交給發言人莊人祥或是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處理,由於兩人都是疾管署副署長,因此記者常以「羅副」與「莊副」稱之,他們也是最常在會後留下來,回答記者追問的官員。

會前會後有趣互動

莊發言人的回應有時會出現意外的驚喜,會用「是」或「不是」直接回答,或是先前有外國情侶抱怨居家檢疫場所像監獄時,回答記者問題時就讓記者會當場笑場。羅副組長則是比較四平八穩的回答記者的問題,2人面對記者的態度都不錯,但羅副又特別容易跟現場記者在會後聊天。

其實,記者與官員之間是互相的,記者有時雖可提前知道疫情,疾管署官員也會透過記者了解其他部會的狀況,畢竟指揮中心主要是由疾管署組成,但醫藥線記者也會與民間知名醫生或是其他醫療單位互動,有時也能告知官員沒有掌握的訊息。

另外,如果疫情控制得當,指揮中心會前也會發一些有趣的小禮物或點心,暗示當天零確診或是連續幾天零確診。疫情首度加零的時候,指揮中心就發給到場記者龜苓膏,象徵疫情「歸零」。在連續10天零確診的時候,在場記者每人1碗石斑魚湯,而14日情人節也是加零,指揮中心則是送現場記者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