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外國疫情肆虐 台灣沒有樂觀餘地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0/12/30 18:05 點閱 4497 次

台灣在這波疫情當中,彷彿世外桃源,直到前幾天從英國回來的班機中,有一名發燒的少年確診,證實為變種病毒,雖然病情不嚴重,但依然讓指揮中心如臨大敵,隨即宣佈元旦起,對於非本國人或者沒有居留者證,除了已經核准簽證者之外,其餘申請都得取消,就能看出疫情的危險。

這波疫情從農曆過年到現在,已經整整一年。台灣算是能維持正常生活的少數國家,但在國外看到病毒經過變種後,依然立即狂掃人群,原本以為疫情疫苗問世後,可以逐步讓人類恢復正常生活,這種想法都還是太過樂觀。

疫苗3月到貨太晚

台灣也該對此做出應變,雖然指揮中心已經宣佈台灣共計可以買到疫苗近2000萬劑,包含COVAX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最早明年3月可能供貨,但是一千萬計的疫苗,施打的時間預計要耗時半年,兩千多萬台灣民眾全部接種,恐怕也得一年以上。

疫苗到底何時能真正到位,施打過程中會不會有不良反應,甚至疫苗應對變種病毒能否同樣有效,都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目前已經規劃出九大類的優先接種對象,包括了醫護、警政、防疫、安養、國軍、長者跟病患,如果疫情平緩,施打肯定沒問題,但是一旦嚴重,考驗的就是人性。

從歐美的經驗可以知道,許多國家對於抗疫的態度相當輕率,例如要病患在家自主隔離十一天,之後就可以自由行動,另外對於管控人口跟佩戴口罩,都沒有台灣來得嚴謹。

中小企業年後壓力大

因此跟國外有接觸的台灣民眾,更加需要自我要求,因為不可能要求台灣完全跟外國隔絕,尤其是航空跟經貿等等行業,但是從上次紐西蘭籍機師的案例就能看出,一旦缺少自制,隨時可能變成缺口,迅速在台灣擴散開來。

也因為管制無法放鬆,許多經濟活動都呈現緩慢萎縮的狀態,這恐怕是政府需要未雨綢繆因應的問題。歐美日韓疫情不斷大爆發,可以看到這些國家大量的商家出現倒閉,對比台灣現在街道的榮景,我們除了慶幸卻也不能大意。對於弱勢跟小型企業,恐怕過完農曆年後還會有一番壓力會出現。

齊心抗疫擺首位

在這個世界村的時代,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抗疫是專業優先,之前有許多對於疫情的疑慮,幸好經過之後都證明指揮中心的應對得宜,朝野就該更給指揮中心掌聲跟信心。

至於各種政治上的鬥爭,也只能呼籲朝野各黨自我克制,看看各國被疫情肆虐的慘況,想想我們身在台灣,除了慶幸實在只能感恩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