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二氧化碳濃度新高 防抑制農作物生長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12/29 10:42 點閱 4689 次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11月公布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的觀測報告指出,儘管各國為遏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而推動的各種封鎖措施,導致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減少了7%;但預計2020年全球大氣溫室氣體的平均濃度仍會高達414ppm,較2019年上升了2.6 ppm,增幅比過去十年的平均值還高,這是地球400萬年以來的新高,顯示短期的降幅對長期的上升趨勢影響微乎其微。

過量二氧化碳危機

過去曾經有個迷思,認為二氧化碳是原本天然的產物,有助於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在大氣中增加二氧化碳會促進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使世界呈現更綠色、更悅目的景象。不幸的是,近期的觀測結果顯示完全相反。因為這個觀點過於簡化,沒有考慮到有助於植物生長的其他重要因素,以及過量的二氧化碳所可能造成的損害。

有如照顧一個花園不但需要施肥,也需要合宜的水量、穩定的天氣和適合的土壤。僅僅增加肥料,但是其他的條件不良,或是施肥過度,都會對植物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氣層微量卻十分重要的組成,在維持氣候穩定方面扮演重要的功能,適量的二氧化碳可使地球處於不冷又不熱的理想狀態。若沒有二氧化碳,地球將成為永久性的冰凍環境;但是如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270年裡增加了45%,竟落入另一個可怕的極端。

由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今人類的活動每天排放大約1億噸的二氧化碳到大氣層,使得地表的熱能累積的太快又太強,嚴重破壞了自然界精巧又平衡的系統,導致世界各地不斷出現高溫熱浪、乾旱、強烈風暴、驚人的豪大雨等破壞性甚大的極端天氣事件,進而帶來更頻繁又嚴重的野火與蟲害肆虐,因此氣候變化正在造成農作物大量的歉收。

另一方面,科學家已經進行了比擬真實世界的實驗,探討過量二氧化碳與高溫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結果發現縱使二氧化碳濃度增高,植物還是受到高溫的抑制而發育不良。

稻作營養素失衡

此外,高濃度二氧化碳條件下所種植的水稻營養明顯失衡,導致大米的蛋白質、鐵、鋅和B群維生素的含量偏低。這些結果說明大自然原本平衡的配方正被過量的二氧化碳所破壞。總結的說,隨著全球升溫,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生產力都在下降。

聯合國秘書長本月初公開指出,人類正在對大自然發動戰爭,而大自然也開始強力的反擊;但是這場戰爭人類將毫無勝算的可能,還會賠上物種滅絕、生態系統崩潰的不幸結局。

因此與自然和平相處是21世紀人類無法迴避的最首要任務,不像新冠肺炎的疫情,氣候暖化沒有疫苗,目前的希望就是徹底又全面的執行「巴黎氣候協定」,快速降低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回歸正常。這是唯一的解藥,我們沒有退路,也沒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