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缺水停灌不是偶然,氣候危機需要立即行動!」立委洪申翰偕同各領域科學家於3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目前的旱災與停灌危機、夏季破紀錄的高溫等,都不是偶發現象,氣候危機已在眼前,呼籲政府在擬定政策時,應納入氣候變遷危機的思考,提升減碳的氣候目標至淨零碳排,不要再閃避台灣在全球氣候危機中的責任。
氣候危機近在眼前
「今年進入中度至強度等級的反聖嬰現象,會造成春季雨量偏少,明年春季的雨量也不樂觀。」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晃雄根據自身專業研究指出,20年後,春季雨量可能減少13.2%,連續乾日天數會是現在的1.5倍,石門、桃園灌區的農業缺水率恐超過40%,北部地區的整體供水能力則會下降24%,建議政府積極推動氣候變遷調適,及早因應未來乾旱。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指出,因持續增加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現在的地球均溫與工業革命前相比,已上升1.1℃,像是乾旱、森林火災、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都是在這一百年來發生,即使控制暖化在1.5℃內,地球的氣候系統也已比過去惡化。他認為,人類社會已過度開發,必須尋找不一樣的發展模式,也必須學會儲存與轉化太陽帶給地球的能量,以便超越國界的分享。
應儘速提出減碳對策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強調,氣候經濟時代來臨,歐盟去年底已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拜登當選後也宣示美國2050年淨零碳排,而與台灣競爭的韓國、日本、中國也相繼宣布2050年或2060年碳中和,因此台灣也必須跟進,呼籲政府應儘速進行各項減碳、去碳科學評估,以及進行社會經濟轉型與衝擊評估等,引導台灣產業與民眾脫離褐色經濟,邁向低碳經濟社會。
「社會學的視角常將氣候變遷與社會不平等做連結。」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劉仲恩表示,台灣大多數的碳排來自工業部門,因此若沒有更強力的工業節能,個人努力的成效十分有限;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也不平等,研究指出,災害的衝擊、產業的改變,通常都是讓社會最弱勢的人受害,政府需要有好的配套措施,來應對挑戰。
立委洪申翰指出,沒有颱風登陸、秋冬缺水等現象,都是明顯的氣候警訊,各部會不能再抱持心存僥倖的念頭,應立即正視氣候危機的嚴重性與急迫性,在擬定政策時,都應納入氣候變遷危機的思考,他指出,行政院更應積極作為,大幅提升減碳的氣候目標至淨零碳排,拉齊國際最新的碳中和期程趨勢,不要再閃避台灣在全球氣候危機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