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後疫情時代催生新形態經濟動力,台灣生技、半導體產業可從中得益!」台灣經濟研究院3日在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分析,疫情除了重創經濟也帶來新契機,台灣在全球封鎖下,受影響相對較小,藉由生技、資通訊、半導體等產業利基,可望在美中貿易戰中逆勢成長。
後疫情新成長動力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當年蒙古人西征挾帶鼠疫,奪走歐洲數千萬人生命,因為勞工短缺,就想用機器取代人力,間接促成工業革命;新冠疫情封鎖了GDP跟台灣差不多大的湖北,造成的經濟破壞遠大於病毒,促成航空業等產業整併,流感疫苗也促成生技產業的發展,復甦後長遠的經濟動力才是關注重點。
「FED表示,疫情會讓全球經濟下滑3%,影響長達5年。」孫明德指出,過去面對停滯性通膨,美國前總統雷根採取增加支出並減稅,柯林頓因應經濟疲弱則是減少支出並增稅,最慘的是歐巴馬面對金融風暴,增加支出並減稅讓赤字破錶,「美國未來仍要增加支出救經濟,台灣還想跟美國簽經濟協定嗎?值得深思」
孫明德強調,日本最嚴重時上班族少了3成,現在也仍有2成在家工作,居家工作的趨勢慢慢普及開來,城市的房價自然降低;而台灣居家情況較少,經濟表現比其他國家好,而能穩定發展投資環境。柯林頓曾提出資訊高速公路,亞馬遜、谷歌也在那時創業;「未來中國建設5G半導體,資通訊市場將成為台灣的商機。」
半導體得益美中角力
「疫情下,台灣生技產業成長很大,半導體及電腦週邊也受惠。」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劉佩真指出,紡織業受創較多,雖然有防護衣題材,但紡紗、織布、成衣仍佔比7成;汽車業到第3季才緩步復甦;國旅天數花費都不如出國,依舊很難扭轉觀光業的經營困境;商品零售業多虧量販店等表現較好,表現持平。
劉佩真強調,美中貿易戰除了抖音外,主要鎖定半導體產業的角力,但美國一系列動作也讓美國本身半導體受衝擊,因為最大的需求及美企客戶都是以中國為主;而中國半導體優秀人才仍短缺,從美國進口半導體設備高達46%,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受到相當阻礙;「台灣在其中獲得轉單效應,半導體業利多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