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在經濟大蕭條中,醫療和零售業工作是最有保障的。在本世紀,美國面臨過兩次經濟災難,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和近期的新冠肺炎,導致大量人口失業。截至9月為止美國就業人口已經少了將近1100萬。但並非各行各業都如此慘淡,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有些職業類型反而增加更多工作機會,例如醫療科學和零售業,徵才需求不減反增。
《Quartz》報導,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綜合金融海嘯和新冠肺炎兩次災難帶來的經濟蕭條,發現某些職業的徵才需求不減反增,即使今年美國累積到9月,就業人口已經少了整整1100萬,但部分工作依然炙手可熱。
零售業就是其中之一。在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沃爾瑪、Target等連鎖量販店幾乎成了美國人的生活命脈,股價也一路飆漲。根據Investtopia報導,因為經濟蕭條,人們會追求便宜,而非質量,於是像沃爾瑪、Costco這種可以大量購買,價格又平實的商店,比起高級百貨公司更吸引人。也因為顧客增加,量販店從基層員工到管理職位,甚至是物流人員,都急需人手。
另外,科學發展與醫療研究也是不減反增的工作類型,而這類工作的雇主通常來自大學,因為大學通常在經濟蕭條中不會損失太多資金,畢竟學生還是得持續受教育,甚至在大蕭條時期,許多人會選擇進入學校進修。
公務人員也是不會受到疫情影響的工作之一。在兩次經濟衰退期間,聯邦政府的勞動力都增長了約10%,儘管疫情期間的大部分增長,是為了「十年期美國人口普查」臨時僱用的結果,不過除去僱用人員外,聯邦政府的職位數量保持不變。
反過來看,兩次經濟衰退中,旅遊業都是最受打擊的產業,不只人們減少對旅遊和奢侈品的需求,企業也減少各項成本,尤其現在因為疫情,還有對染病的疑慮,使得願意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