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開放山林以致登山人數及山難事件飆升,造成搜救人力過勞吃緊!」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及民團21日指出,許多自揪登山團變質為類旅行社的商業團,不但增加高山生態環境負擔,還因為登山客體力或設備不足導致山難頻傳,讓消防等搜救人力過勞,應立法予以總量管制。
搜索應專業組織化
「今年因開放山林的政策,加上疫情無法出國,造成登山人數大量成長,同時山難事件也更加頻繁。」時代力量新竹市議員廖子齊指出,這讓原先已不甚充裕的搜救人力更加吃緊,目前山難搜救機制以消防單位為主力,其他單位雖然也會出人支援搜救行動,但消防員負擔還是最重,應逐漸改由其他組織承擔。
山谷登山會發起人蔡日興解釋,在山上根據受難者可能的移動蹤跡判斷去哪裡找人的「搜索」,和能使用搬運吊掛,安撫及給予第一時間的施藥急救的「救援」其實是需要不同的技能及知識。能夠執行搜索的工作最基本應該具備登山探勘的能力,若再加上蹤跡觀察與分析,符合資格的專業人士恐怕不多。
針對有民眾認為山難者應對搜救人員自行付費,蔡日興建議,可讓登山民眾繳交押金、保證金,或採用買保險(如入山險)的方式,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畢竟不是每個民眾都會從事登山,避免發生事故的成本都由全體納稅人負擔,確實有欠公允。」
入山應總量管制
邱顯智表示,許多知名高山景點如嘉明湖戒茂斯、阿里山眠月線鐵路、水漾森林等地,在網路美照宣傳的推波助瀾下,吸引大批登山客造訪,但山上的環境與生態其實十分脆弱,容受力有限,只要行走人次多一點,就會讓路徑侵蝕裸露程度增加,短期不易恢復,甚至遺留廚餘、排遺、衛生紙造成環境髒亂。
「開放山林的方向是正確的,但開放至今造成的亂象源於『人數超載』。」雪羊視界黃鈺翔指出,以眠月線、水漾森林、加羅湖、奇萊南華、戒茂斯、小溪營地為例,因本屬開放或默許的區域,加上社群媒體與商業團大肆行銷,吸引眾多人潮前往,卻因無總量管制及環境維護人力,而使遊憩品質日漸低落。
「體力不足或沒帶頭燈就要求救援,但山域事故往往造成消防員全體停休。」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強調,登山安全很大部分需要登山者自己負責,要做到自律就必須準備好自己;政府也應明確揭露步道風險程度及個人應做的準備,建立登山教育專業人才培訓庫,國中小戶外教育也應加強風險管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