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增心病致死率 規律回診用藥保命

祝潤霖 2020/10/04 18:43 點閱 3187 次
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指出,許多病患因疫情而自行取消回診,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將產生致命風險。(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指出,許多病患因疫情而自行取消回診,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將產生致命風險。(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許多病患因疫情而自行取消回診,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將產生致命風險!」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4日指出,心臟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建議患者應規律回診並穩定用藥,以免威脅生命安全;國健署長王英偉強調,台灣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推動護心保健觀念刻不容緩。

規律回診穩定用藥

「疫情2月爆發後,醫院門診人數約減少15~20%,急診人數更減少30%。」黃瑞仁憂心指出,雖然疫情趨緩後看診人數回升,但仍比過去減少10%。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沒有妥善用藥控制,可能面臨冠狀動脈破裂、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心臟衰竭等情況;「尤其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高達50%,缺乏治療將威脅生命安全!」

黃瑞仁強調,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顯示,新冠肺炎前3名合併症為高血壓31%、心血管疾病14.5%及糖尿病10%;《歐洲心臟雜誌》研究則指出,新冠肺炎中高達4成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中則佔2成;心臟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目前已有許多治療選擇,建議患者應規律回診並穩定用藥。

「已開發國家中有1~2%的成人罹患心臟衰竭,70歲以上人口更提高至10%!」心臟學會秘書長趙庭興表示,在台灣360萬老年人口中,約有36萬位心臟衰竭患者。心臟學會2018年與國健署攜手推出《心臟衰竭患者自我照護手冊》,2019年已發表《心臟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引》,期望雙管齊下幫助完善治療照護品質。

「預防重於治療」

王英偉署長指出,據衛福部108年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2號殺手,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美、義、中等國研究也顯示,三高、心血管疾病會增加新冠肺炎致命風險。國際疫情持續嚴峻,更凸顯護心保健行動的重要。

「8成的心臟病與中風其實可以預防!」王英偉強調,常喝手搖飲料、吃速食或油炸食物、抽菸或吸二手菸,過重或肥胖過量飲酒等,都是主要危險因子;而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控制三高: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預防重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其實是最好的保命之道!」
cari
心臟學會秘書長趙庭興表示,在台灣360萬老年人口中,預計有高達36萬位心臟衰竭患者。(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cari
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高達50%,缺乏治療將威脅生命安全。(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