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綜合報導】因為疫情影響出國,各大航空公司裁員已非新聞,但企業高層、政府都沒有料到疫情的影響時間與程度如此之大。美國財政部曾接受美國數間航空公司申請,表示10月前不裁員就以資金支援,但在金援後,美航、聯航等仍認為,近期有3萬多人飯碗依舊危險。此外,由於超過65%的飛機無法起飛,也會導致冬天保存機械不易,只怕冬季過後會有更多航空公司倒閉。
低估疫情程度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經過了表現淒慘的夏季營運,國際航空組織(IATA)近期持續下調2020年預期載客量,認為將遽降66%,並預計到2024年才有可能回到疫情流行前的載客量。IATA主席朱尼亞克補充說,若各國政府未能自掏腰包幫忙,數以千計的航空公司恐怕難敵「旅遊寒冬」。
美媒披露,美國幾家大型航空公司(美聯航、達美)在半年前疫情剛爆發時,曾向美國財政部求救,要求獲得資金補助維持運作,財政部也表示,只要各家航空能在10月前保證不裁員,就能獲得總計250億美元的補助金,但這是因為各家航空公司高層與當局都以為,疫情大約在10月就能獲得控制,但卻錯估形勢。
日前,連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全美航空,都不敵這波疫情打擊,率先表示10月預計會裁掉19000個人員,大約佔該公司30%的勞動力,而曾在4月獲得當局50億美元援助的美聯航也說,此前這筆錢用來穩住7.9萬個工作機會,但收入水準尚未持平的情況下,下個月預計也得大砍1.6萬個工作機會。
凜冬保存機械不易
除了各大航空龍頭被迫大裁員之外,航空業進入冬季出現更多隱憂,據《衛報》報導,由於需求量驟減,大約有65%的飛機被留在地上,荷蘭航空工程師多茨曼提到,艱難的冬季對一直停擺的飛機機械影響巨大,得考慮飛機內的燃料和水對寒冷溫度的反應,多茨曼也補充,若冬季不得不把飛機放倉庫超過180天,他寧願建議公司把飛機轉移到更熱的地區,以維持機械完好。
此外,疫情打擊也可能讓人民旅遊的習慣,搭乘飛機的喜好改變,《衛報》寫道,疫情讓更多人越來越不想長時間待在狹小的空間內(機艙內),更不願意花費時間在轉機上,這些都可能讓航空公司選擇精簡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