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美國科學家指出,透過機器或種植可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物來採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雖有助於減緩地球暖化速度,但以目前現有技術來看,採集過程耗費的土地與能源成本,恐更耗能,也間接讓玉米等糧食成本飆高5倍以上。
據《BBC》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8年曾指出,為了不讓地球繼續升溫,人類必須在2050年達到零排碳目標,同時必須移除大氣中多過剩的二氧化碳並加以儲存,而其中方法之一就是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BECCS),也就是種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物,之後再加以燃燒發電同時捕捉及掩埋當中產生的碳。
不過,反對者認為,此舉將使用大量土地,而讓農業用地減少,無利於滿足增加中的人口需求。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採集(Direct Air Capture;DAC),也就是讓機器直接從大氣中捕捉二氧化碳,目前在瑞士與加拿大等地都已在實驗該技術。
對此,維吉尼亞大學科學家克拉倫斯指出,DAC運作時需要大量熱能,其需要的能源相當於目前全球消耗天然氣的1.15倍。另外,該技術耗用的水也相當於目前全球發電所需的35%。
另外,報告也指出,等到DAC廣泛使用後,世界許多地區玉米、小麥和大米的價格都將大幅攀升,其中影響最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到了2050年價格上漲幅度約5~6倍,其餘印度、巴基斯坦與部分亞洲地區則會上漲3~5倍,歐洲與南美則2~3倍。
據《Carbon Brief》報導,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人員甘博赫稍早在《自然-通訊》期刊也指出,如果要大量及快速佈署DAC,就能量使用與原物料上,仍有極大挑戰需要克服。因為假設在2100年,要運轉DAC機器,每年最多需要300艾焦(exajoule:艾焦是10的18次方焦耳)能量,已超過目前全球需求的一半。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