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疫病超前部署 陳時中:應持續投資

祝潤霖 2020/07/15 12:09 點閱 8721 次
陳時中說,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傳染病,國家要持續重視並投資,才能及早因應新型疫病。(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陳時中說,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傳染病,國家要持續重視並投資,才能及早因應新型疫病。(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不能只有疫情肆虐的時候才重視公衛醫療,疫情過了就不再關心。」衛福部長陳時中15日在「後疫情時代生醫新策略」研討會上說,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傳染病,國家要持續重視並投資研發,才能及早預防新型疫病。前副總統陳建仁強調,醫療研發與人文關懷不可偏廢,才能戰勝不斷爆發的傳染病。

不能放鬆戒備

陳時中指出,在疫情肆虐的當下,不管對快篩檢測、治療藥物或疫苗研發都會非常重視,「重視的程度甚至可能會超越我們的能力。」但疫情過後有可能再度不受重視,過了兩三年就被大家淡忘,然後新疫病過十年後又捲土重來。雖然多少會有一些防疫經驗,但對未來能超前部署的部分其實不多。

「WHO提出10個未來可能的威脅,其中X就是未知疾病如細菌等的威脅。」陳時中說,公衛體系其實處在政府的角落,發生疫情時才有機會站出來變成功臣,疫情後能否持續有高度關注?國家是否會挹注更多投資?這不能碰運氣,要長年累積,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幫助到大家。

永恆的競賽

「人類對抗傳染病是一場永恆的競賽,甚至會影響到民族興衰與科技發展。」陳建仁表示,抗生素發明後,很多人不再認為傳染病對人類是最大的危害,但21世紀面臨了新挑戰,就是「新興與再浮現傳染病」,這與高度全球化、交通頻繁、人口爆炸、土地濫墾、環境汙染、全球暖化、性開放、病原演化及濫用藥物等都有關。

關於人類抗疫史,陳建仁舉例,當年344個村民在伊姆村隔離,才沒有把黑死病傳到英格蘭北部,「可見隔離對防治傳染病的效果。」又如從擠牛奶的婦女發現牛痘疫苗,解決了從法老王時代肆虐至近代的天花頑疾;巴斯德、柯霍、李斯特是消毒學三傑眾所周知,但勤洗手(漂白水)的發明人卻被人毆打致死,「先知往往在鄉里間不受歡迎。」他說。

「要感謝台灣人,每個人都是英雄,」陳建仁強調,因為能保持良好衛生習慣,14萬人犧牲14天自由,換來2,300萬人能正常生活。科技研發與人文關懷是防疫的兩隻腳,透過預防接種提升群體免疫力,居家隔離降低感染率,搭配抗病毒藥物治療;更要照顧弱勢族群,並幫助防疫較落後的國家,世界防疫好,台灣才會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