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異國文化系列之二 <無聲>與<意外之後> 校園青春休止符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0/06/30 14:44 點閱 2377 次

青春是人生最寶貴而美好的嗎?但校園霸凌的問題讓青春猶如一場致命的風暴。

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無聲>,揭開發生在啟聰學校駭人聽聞、長期集體性侵事件,受害人數多達127人,觀賞這部電影猶如一場心理凌遲;而挪威電影<意外之後>探究的是一樁校園意外反應出的教育問題,更猶如看編導拿著手術刀在解剖,縝密地探討悲劇發生後人際網絡及每個關係人的心理變化,讓人見識到北歐電影冷靜的風格。

公視大投資

<無聲>是擅長懸疑驚悚風格的新秀導演柯貞年的首部劇情長片,原本是公視投資的電視電影,後來規模格局拉大,吸引了不少民間投資,包括名導瞿友寧也加入投資。

電影一開始像是一部陽光青春的校園片,透過一個啟聰學校轉學生的視角,觀察著同學們的嬉笑打鬧,但是逐步開始有令人不安的暗流湧現,接著是目睹校車上的性侵及經歷驚心動魄的校園霸凌,其實〈無聲〉中領頭性侵霸凌的,都是老師眼中成績好的好學生。

驚悚令人不安的情節,一路讓觀眾質疑學校在幹嗎?怎麼會讓這麼嚴重的問題持續發生視而不見?柯貞年留下很多留白,讓觀眾去思考受害者為何不反抗、不求助?家庭、學校不能給與應有的協助,讓受害者選擇緘默,楊貴媚飾演一直想大事化小的校長,她姑息養奸是惡循環不斷發生的唯一原因嗎?

校園意外大糾葛

<意外之後>(成績優異)的學生發生的校園意外,則是出身小說家的挪威導演達格尤翰霍格魯德自編自導,以一樁無目擊者的校園意外事件探討教育問題,兩個平日交好的同學在操場發生爭吵,女生用書包打男生,不料釀成13歲男生送醫不治,這樁看似隨機發生的意外,卻反映出校園正是縮小版的社會,意外發生的背後有著複雜交錯的問題。

死者家長是挪威右派政黨的知名政治人物,肇禍的女生家長是支持左派報紙的記者,學校面對這起名人子女的校園意外,不敢掉以輕心,片子一開始重點放在校長焦頭爛額地開會檢視學校有無疏失,以及按照SOP啟動危機處理,應對接踵而來的家長會、媒體和教育主管單位的調查。但SOP是死的條文,人卻是有機變動的關係,緊接著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路逐層浮現。

抽絲剝繭有懸念

女校長與受害者家長正在暗中熱戀,為何地下情?因為女方家庭的政治立場與男方是對立的。而應該在操場輪值監督的老師竟是校長弟弟,她內舉不避親又怕人說閒話,弟弟和同性戀者公開同居,(挪威是同性可以合法結婚的國家),他該輪值時卻不在現場,正分身接待一位剛報到的男實習老師。

他一向和學生打成一片,備受學生喜愛,卻一直沒有勇氣向姊姊報告是他不在現場,錯失了阻止意外發生的機會。受害者家庭與加害者家庭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更處於尷尬的局面。而兩個原本要好的孩子為何爭吵?問不出結果的懸念直到最後才有令人遺憾的答案。

編導用冷靜細致的手法,運用不同立場的人物的對白探究教育問題的核心,現代校園普遍存在學生不尊師重道的問題,師生關係冷漠甚至對立,學校的分數主義凌駕品格教育,學生自由地發展自我卻忽略尊重別人,造成愈來愈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外皆然。

教育究竟只是老師耐心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還是老師必須負起責任適時地糾正觀念,擔任引導者角色,這部電影猶如兩派教育觀念的辯証,答案由觀眾自去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