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開放數位身分認證,鬆綁金融科技規範以幫助創新!金管會29日舉辦金融科技座談會,金融業者建議,可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取代金融監理沙盒做試驗場域;提供政府資料庫中不侵害個資的部分以供查詢;並用數位實名制取代自然人憑證,為未來網銀使用者打造更方便的平台。
可介接政府資料庫
針對金融監理沙盒,中國信託總經理吳一揆認為,金融科技創新要有容錯的概念,無論是金融業或與金融科技業合作的創新專案,都會碰到法規的模糊地帶,導致沒辦法快速前行,希望能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當作試驗場域,用事前報備的審查制度,來取代金融監理沙盒的審查制度。
至於開放資料庫的部分,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則建議,如重大特定疾病的醫療保險,目前還沒辦法用API串接健保資料庫,未來如果不必個別申請,對關係人的查詢效率可提高很多。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李紀珠也指出,壽險或醫療險消費者面臨最大的痛點就是理賠,若善用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科技,可以免除民眾申辦理賠的許多困擾。
數位實名行動金融
而關於數位實名制,連線商業銀行總經理黃以孟指出,目前推動的行動金融難在手機上使用,純網銀發展多聚焦在非實體互動,實體互動如客戶身分認證等,則高度仰賴自然人憑證。未來希望開放多元的認證方式,取代目前難以在行動裝置使用的自然人憑證,可讓業務更容易在手機平台上發展。
「整合是提升數位金融競爭力的關鍵。」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指出,數位身分證是數位金融基礎建設的重要課題,可運用金融監理科技來做好法遵及金融安全,也可建立反洗錢機制。悠遊卡公司董事長陳亭如則強調,支付平台要跟金融機構串聯,並讓第三方支付機構能開放廣告等多元收入來源,台灣的錢包平台才有機會國際化。
「其實電子支付已經跟銀行一樣符合資安,也做好身分驗證,應該能代替用戶進行購買交易。」街口金融科技執行長胡亦嘉說,目前電子支付仍有很多限制,建議可以從實名制金流延伸到可傳遞交易資訊,讓金融交易不必跳轉其他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