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發現無齒恐龍 與迅猛龍是近親

祝潤霖 2020/05/19 16:19 點閱 47013 次
獸腳亞目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從侏儸紀早期開始獨占廣大陸地,直到白堊紀結束。(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獸腳亞目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從侏儸紀早期開始獨占廣大陸地,直到白堊紀結束。(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綜合報導】澳洲發現新種無齒恐龍,跟暴龍、迅猛龍是近親!澳洲古生物學家日前發布了新品種恐龍,此種新恐龍雖然與暴龍和迅猛龍同屬於一個亞目,但卻有著長脖子、沒有牙齒、飲食習性也不相同等特點。學界尚未給予正式名稱,研究人員暫時將其稱作「伊拉夫羅龍(Era the Elaphrosaur)」。

小時候才有牙齒

根據《BBC》報導,伊拉夫羅龍在維多利亞州奧特韋角出土,作為新品種的獸腳亞目,這種新恐龍具有許多古代捕食者的熟悉體型,牠採用雙足站立,加上兩隻些微笨拙退化的前爪(小胳膊),甚至可能披覆著一層羽毛,但從鼻子到尾巴的身長只有約2公尺左右。

伊拉夫羅龍與其他獸腳亞目的最大區別是,其脖子較大多數獸腳類要長得多,且似乎只有小時候才有牙齒。隨著年齡的增長,伊拉夫羅龍(或稱蛇龍)的牙齒會逐漸退化,並留下角質的喙。該物種可能小時候吃肉、長大後又轉向吃素。不過研究人員暫時還無法確定,因為目前暫缺頭骨部分的化石(只有頸骨部分)。

排除是翼龍的可能

根據《科學新聞》報導,起初因為椎骨只有5公分長,伊拉夫羅龍被認為屬於會飛的爬行動物,但古生物學家們在判定物種時,發現有些特徵對不上。論文作者阿黛爾·彭特蘭表示,翼龍的頸椎非常有特色,椎骨的主體在頭端有一個窩,在主體端有一個骨節,經過仔細檢查,其發現該化石在椎骨的兩端都有窩,因此排除了是翼龍的可能性。

獸腳亞目(Theropoda)通常歸類於蜥臀目,是群雙足恐龍,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從侏儸紀早期開始獨占廣大陸地,直到白堊紀結束。雖然牠們主要是肉食性動物,但是在白堊紀時期,一部份的獸腳類恐龍演變成為植食性、雜食性、甚至食蟲動物;其餘的鳥臀目所有恐龍,及同為蜥臀目的蜥腳亞目都已改為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