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舞台劇走向小規模、少演員,連《馬克白》都可以改編成獨角戲。為了在疫情中安全重啟舞台劇場,演員人數少且不需要大製作的小型劇目成為新方向,甚至連莎士比亞的經典《馬克白》也被改編成獨角版本。另外,德國和奧地利逐步開放導演及演員可以有限度的進劇場彩排跟練習。
劇目創意精緻化
《紐約時報》撰文分析,受疫情影響,製作演員少(甚至獨角戲)、佈景簡單的小劇目,在疫情下會比大製作的劇目來得容易執行。因為演員少,在彩排時較容易做到維持安全距離,也因為成本不高,不必勞師動眾的大製作,還可以在觀眾人數受限制的前提下多演幾場。
然而這也並不代表大型劇目從此滅絕,反而是考驗演員和劇作者創意的時候。例如莎士比亞的經典劇目《馬克白》,演員和劇本家就能利用故事中無限的延展性,創作出獨幕劇版本,如蘇格蘭演員艾倫·康明和英國演員史蒂芬·迪蘭,都演過一人版本的《馬克白》,都被《衛報》的評論演出了更豐富的情緒。
開放彩排但限制多
《紐約時報》報導,奧地利和德國都計畫開放劇場,尤其是奧地利將在5月18日,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重啟劇場的國家,雖然只是讓演員和導演可以進劇場排練,且有嚴格的限制,包括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若要近距離動作,必須配戴口罩。
然而這些規定讓許多劇場工作者直呼不可能,表示除非疫情完全穩定,不然不會開工。維也納約瑟夫城劇院的藝術導演海伯特·福亭格在訪問中甚至直言規定「不切實際」,批評立訂規則的人「這輩子大概沒有進過劇場」、「不該把藝術政治化」。奧地利文化部長海蒂表示,這些規定都和各大劇院的行政單位討論過,她也希望到了7月疫情更穩定後,能開放更大規模的彩排。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