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暖化雙重夾擊 高溫乾燥的未來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0/04/21 11:00 點閱 2307 次

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50週年,主題是「氣候行動」,突顯氣候暖化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主要威脅;主辦機構呼籲不論是政府、企業或是個人,都需要以具體的政策及行動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由於新型冠狀疫情的衝擊,大部分的紀念活動都改為線上舉辦,雖然不如往年熱鬧,卻獲得節能減碳的意外效果。

暖化效應增強

正當全世界為防堵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而焦頭爛額時,氣候暖化的壓力仍然步步進逼,沒有手軟。以我們臺灣來說,去年(2019)的平均氣溫較過去百年氣候的均值高了1.5℃,是有氣象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尤其近30年(1989~2019)臺灣平地測站溫度趨勢為每10年上升0.25℃,比全球溫度的上升幅度要來得明顯許多。

在降雨量方面,自去年10月以來,除了12月因冷空氣及南方雲系影響,雨水稍多外,其餘月份的降雨量都偏低,影響了水庫的蓄水。例如,德基水庫的有效蓄水量到四月中旬只有21%,是近年來罕見的新低;以致目前臺灣全島水庫的蓄水量只有7億5000萬噸,佔水庫總容量的4成,雖然不會妨礙春耕,但是若梅雨期的降雨量不足的話,夏季供水的壓力就大了。

美西乾旱危機

在《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全球暖化導致的地表升溫加劇了美國西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乾旱,近20年來該區是400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期。然而,這只是一個惡兆的開始。根據科學家針對樹輪的研究,在過去1200年間,該區共發生了4次的大乾旱,最後也是最嚴重的1次就發生在16世紀末,乾旱期延續了30年。如今該區的發展情勢與前次的大乾旱十分相似,同樣的大乾旱可能再次發生。當然,美國西部的農民早就知道他們常有乾旱問題,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目前的小乾旱可能繼續演變成更嚴重的大乾旱。

原因是全球的暖化不單是提高了地表的溫度,也抬升了土壤的蒸發率,使得土壤裡的水分更快速逸向空中,以致土壤的濕潤度大幅減少。自2000年以來,美國西部各州的平均氣溫比上世紀的平均溫度上升了1.2°C以上;因此,本來就已經缺乏雨水滋潤的土壤,更加速流失儲存的水分,形成更容易發生乾旱的條件。

高溫乾燥問題

更麻煩的是,長期的暖化使得西部高山的積雪急劇縮減,進而河流量減少,湖面下降,森林野火越來越持多,強度也更大,這就是美國西部生活正在面對的現實。以加州來說,它是美國人口最多的一州,也是最富饒的農業地區之一,但是氣候變化帶來的乾旱,使得加州水資源嚴重不足,長期以來都靠抽取地下水來彌補,造成加州中部谷地廣泛的地層下陷,從2012年到2016年,山谷的部分地區每年下沉多達60公分,簡直就像慢動作的災難片,反映出天災與人禍的疊加效果。

臺灣的水資源現況當然沒有美國加州的壓力大,但是因氣候極端變化,降雨分布北多南少,西部沿海平原也有乾旱及地下水超抽的問題,需要政府提出對策盡速改善。無論如何,地球上每個國家都需要為一個高溫又乾燥的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