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一個人也可以獨力完成的「收納整理術」》

醒報編輯部 2020/03/29 08:58 點閱 5449 次

我以前認定「因為他們是男孩子,跟他們說也是白說」的狀況,原來問題只是出在「沒有設計出讓男孩子想主動做事的動機」。

尤其,男孩子的習性是,如果一件事情他無法說服自己認同的話,就不會付出行動!收納整理這件事,到底是要做什麼?有必要確實傳達,讓他們明白,為什麼需要收納整理。

一點一滴,一步一步慢慢來,設計出讓孩子有意願也有能力去整理家務的機制,稍微改變一下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方式……等等,我根本就沒有大費周章,也沒有花費很多錢,就很順利讓我家男孩們自然而然學會收納整理術。而且,時間也變得充裕而悠閒,我和孩子們每天的笑容也增多了。

兒子正要出門上學的前一刻,忽然一陣騷動,大聲嚷著:「沒有帶鉛筆盒!上學的時間一分一秒逼近,實在沒辦法,我只好趕緊陪孩子一起找⋯⋯這是否也是你家每天上演的戲碼?如此頻繁地幫忙找東西,已變成媽媽「正規家事範圍以外的日常雜務」了。我發覺孩子們,尤其是男生,只會成天投入在他感興趣的東西,其餘的事一概不管,常常沒辦法乖乖準備好東西。

規劃收拾的機制

以生活規劃師的身分從事活動時,我也常聽到顧客談論關於收拾整理的問題,這些都是以前我家「經常發生的事情」……從大兒子唸小學開始,我就投入「收納整理專業達人」這個領域,但當時的確面臨了上述的狀況。

或許整整齊齊的空間、乾乾淨淨的狀態已經很接近理想了。可是,每次到最後,如果不是我自己進行最後的整理,就達不到理想的狀態。照理說,孩子們慢慢地成長,「可以自己來」的事情,也應該會一點一點慢慢增加才對。但感覺還真是差強人意,不符合期待……以至於常常發出「怎麼會這樣?」的驚訝反應。

讓孩子自己動手整理

首先,我把問題聚焦在規劃出「讓孩子可以自己來」的機制上。仔細觀察孩子的習慣,接著,包括孩子使用物品後的收納空間、收納方式,以及使用的用具容器等等,我都為他們一一篩選過。只要從一開始,讓他們建立「有心要整理」的心情,為孩子把「可以自己來」的條件和環境都準備妥當,就能讓孩子認為「可以自己來」、「我下次還要試試看!」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光是這樣的改變,孩子找東西的次數就立刻銳減,日常生活也變得輕鬆許多。二兒子跟老大相差4歲,自他有記憶以來,由於家中早已規劃好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整理的機制,所以他對於「可以自己來!」有十分強烈的感覺,到目前為止也做得很好,甚至覺得自己在收拾整理方面很在行,比老大做得還好。

教導時間規劃

不過呢,即使規劃好收納整理的機制,我和孩子竟然仍是老樣子,還是拖拖拉拉。當我們一手忙腳亂,家裡馬上又變得亂七八糟,形成「東西不見了!→沒有時間了!→來不及了!」的惡性循環。其實,本書最前面的鉛筆盒問題,關鍵不只是「沒有把收拾整理的機制規劃好」這個原因而已。

癥結所在,也許是「孩子並沒有注意到,在忙亂的早上要準備『今天的用品』,時間一定不夠用。」那麼,你應該清楚地告訴他:「早上可沒有讓你悠哉悠哉準備『今天用品』的時間唷!」而不是對他嚷嚷:「趕快去弄!」這種無濟於事的話。你可以透過當下告訴他「時間的整理術」的這個契機,讓孩子當下理解前因後果。

★問題:早上,找不到鉛筆盒,拖拖拉拉。

解決1:使用後,隨時放進書包。(東西的整理)

解決2:讓孩子察覺「早上沒有時間」,前一天晚上應該把該帶的東西都準備好。(時間的整理)

解決3:讓孩子自己在使用三角尺的時候察覺,要事先把文具收進鉛筆盒放好。(資訊的整理)

解決4:讓孩子察覺到如果把文具用品搞丟了,必須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所以要小心,別弄丟東西。(金錢的整理)

投其所好說服

對應男孩子的習性,如果他無法說服自己認同的話,是很難被叫得動的。因此,好好地讓他認同、接納就很重要了。相反地,如果在傳達溝通的技巧上用點心思,有效地讓他理解,一旦他理解並且能夠認同,就會自動自發、付出行動了。

只要花心思在「生活規劃」的思考模式,用心設計出實踐的機制,並且多注意說話的方法和傳達的技巧──透過將這些一點一點注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確實地應用在生活上,孩子就能夠學會收納整理物品和時間、資訊(網絡)及金錢的管理術,習得整頓生活的技巧了。充分掌握這些能力的小孩,也有能力思考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型態」,並且懂得形塑想要的生活。

教導收納整理思維

不過,就像最初學騎腳踏車時,有必要教導孩子騎車的訣竅,他才會騎,對吧?或許也有人認為「不管三七二十一,這麼早就讓他嘗試,不會太操之過急了嗎?」不過,像是烹飪,正因為在學校或家裡教了他用具的基本使用方法,讓他學會處理食材,了解基本食譜之後,他或許就會想到「下一次,我也要自己一個人來做做看」!因為他知道了料理的基礎,於是能觸類旁通,甚至發想出新點子:「如果把食譜變化一下,會怎麼樣呢?」孩子的思維幅度和廣度也因此拓展了。

同樣的道理,教導孩子收納整理的做法是有必要的。當然,就算不會收拾整理,也不會死(笑)。不過,收拾整理是每天都必須做的事情。我認為,「收納整理」基本的思維模式,和如何著手去做,都是有門道的,父母親應該跟孩子一起,好好地建立最基本的要領部分。

接著再往上發展的部分,就由孩子自己選擇,父母親只要陪在旁邊,守護著他們就夠了。在逐步成長的過程中,當孩子表示「換這個做法比較輕鬆耶,我想要這樣做!」等等的想法,懂得變化不同做法時,我們可是拍手叫好呢!

收納整理影響未來?

我從事這個工作,並非只是要傳達──為了讓房間變得乾乾淨淨,要以「挑選重要的東西」的原則來收納整理的理念,而是因為,我認為,就如同在「生活規劃」這句話裡,有生活=Life這個詞彙,也包含了「人生」的意涵,這種以挑選最重要的部分當作原則的收納整理術,能夠改變孩子的未來。

劇作家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有「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這句話。「這本書要不要買下來?」、「要怎麼開一家書店?」、「我要穿什麼衣服呢?」我們每天就在不斷累積各種微小的選擇中過生活,因為那些種種的選擇,而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在這樣的不斷選擇中長大成人後,我們往往會傾向於「因為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也不可以,就只好這麼辦囉!」,以消去法的方式來選擇。這是不是很像從「捨棄東西」開始的收納整理術呢?

因此,我認為,從孩子童年時期開始,就應該透過每天反覆要做的收納整理,實際教導孩子以「挑選重要的東西」為原則,而不是以「捨棄」的方式來為人處事。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諸如「社團活動,我要參加哪一種才好?」、「要報考哪一所學校?」乃至「將來,我要從事哪一種工作?」等情況,當面臨必須自己選擇的時候,他就會主動地整理自己的腦袋:「因為我想要這麼做,所以就這麼做吧!」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抉擇,所以我不斷傳達推廣這樣的理念。

收納整理這件事,並非單純只是把東西收拾得乾淨整齊而已,而是促使人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過的生活型態」,以便培養自己擁有挑選喜歡事物的一種抉擇能力=「生存能力」。
(張庭維/輯)

《男孩一個人也可以獨力完成的「收納整理術」》
作者:中村佳子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