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計畫與時俱進 納氣候變遷因素

施凱文 2020/03/18 14:03 點閱 16173 次
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學系助教顧嘉安認為,都市計畫應納入微氣候等因素考量,以避免公共設施浪費。(photo by Wikipedia)
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學系助教顧嘉安認為,都市計畫應納入微氣候等因素考量,以避免公共設施浪費。(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施凱文台北報導】「地表形態一直在改變,設計也得與時俱進。」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學系助教顧嘉安指出,都市計畫前先以模型分析,可以減少公共設施浪費。例如不同的城市綠屋頂、雨水花園都必須重新設計,微氣候改變也得列入考量。

都市易受淹水衝擊

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學系助教顧嘉安18日發表研究成果時說,近年地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現象衝擊都市發展,尤其都市地區更容易遭遇嚴重淹水等災害,因此「都市計劃必須在事前就納入氣候變遷的因素。」他說:「有些城市的發展是往郊區蔓延,並不是集中在都會區。」

顧嘉安表示,透過都市計畫前的模型分析,可以減少沒效率的公共設施,也能擬定更完整的社區防災計劃。他補充,團隊鎖定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等地進行研究後,發現4個地方面對著「交通、經濟、房價」不同等因素,導致發展型態有差異。

「地表形態一直在改變,設計也得與時俱進。」顧嘉安指出,北大特區在20年前是農地,但現在已經是小型都市,農地轉化成都市商業區後,地表改變成不透水材質,城市防水效率就會大打折扣。他表示,這時候防水城市必備的透水鋪面及雨水花園等機制就要重新設計,「而非一體適用」。

設計須與時俱進

他說明,「例如綠屋頂在不同地區的使用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異還滿顯著的。」該如何打造有效率的韌性城市?顧嘉安直言,土地利用的減洪策略不是做越多越好,政府反而應該利用公權力限制土地發展,「限定建商在低風險地區開發。」

顧嘉安引述報告數字指出,建築物密度從每平方公尺5棟減少到2.5棟,平均風速能增加4%,容積率減少25%則能使平均風速增加5%,且風速會更平均的散佈在空間中。他最後強調,微氣候對都市的影響程度,累積之後長期且巨大,「城市開發的先期評估重要性不言可喻。」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