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顛覆傳統認知,衣服的超細纖維會製造污染。歐洲研究發現,平日民眾穿著衣服時,釋出的超細纖維量,遠比洗滌時來得多。科學家指出,由於超細纖維會造成環境污染以及影響健康,現有的製作衣服的材料應該加以調整。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義大利國家研究理事會與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科學家日前利用不同聚酯纖維衣物,檢測在穿著與洗滌時所釋出的纖維量。
首先,受檢測的每件衣服在攝氏40度下洗滌並收集釋出的纖維。結果發現,每次洗程中,每公克布料會釋出700~4,000個纖維。當在實驗室輪流穿著上述衣服並做出一般日常生活的動作,發現在短短20分鐘內,每公克布料便會釋出400個纖維。
科學家推算,一個人每年洗衣服會釋出將近3億個聚酯纖維,反觀透過穿著則可釋出9億個纖維到環境之中。對此,研究人員德法科指出,「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合成纖維不只存在海洋環境,也在大氣環境之中,例如採用編織作法等微小結構的紡織品,會釋出較少纖維至海洋與大氣中。」
據《Gizmodo》報導,民眾在洗衣服時,聚酯、丙烯酸與尼龍顆粒由於相當小,因此可穿過污水處理廠進入水道與海洋而危害海洋生物。但穿著衣服時,釋放出的纖維則會飄到空氣中,當人類吸入後恐對人體造成毒害。
因此,科學家認為,現階段要限制纖維釋出量的作法之一,就是呼籲時尚界朝著開發能釋出較少纖維的設計著手,例如編織。另外,消費者可減少購買太多包含聚酯纖維、丙烯酸樹脂與尼龍製成的衣服。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