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衝擊藝術家生計 盼納入無薪假認定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9115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最近蒐集問卷,發現該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以辦理「國際交流、駐村計畫」的團隊、空間,受到疫情影響最大,但藝術工作者多半是非典型勞動者,自由接案、沒有固定的雇主,所以無法涵蓋在「無薪假」勞工範圍,領不到勞動部祭出的薪資補貼,因此協會呼籲文化部,對有收入損失的創作者,納入「無薪假」勞工的認定,給予從寬補助。
回應:2月中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才對文化部建言,針對藝術工作者制定紓困方案,但在行政院600億紓困預算中,文化部被編列到8億元、分配到的占比僅1.3%。藝術工作者受到疫情的衝擊可能不亞於旅遊業(大家不去旅遊,同樣也比較不去看表演或展覽),而且單打獨鬥的藝術工作者居多,本來的收入也相對較低,卻是政府和社會所忽視的一群。
2.韓媒以蔡總統為封面 讚陳時中能力造就台韓不同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3040422.aspx
週刊朝鮮本期封面故事以大篇幅介紹台灣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的相關作為,並比較台韓政策不同之處,包括台灣提前韓國一個月開始管制口罩出口,以本國人優先的防疫方針,未公開確診者路徑,以及對從中國入境旅客的管制等。
回應:繼日本之後,南韓媒體也稱讚台灣的防疫措施,唯有跟其他國家比較,才知道台灣做得多好。可以觀察有沒有其他國家派人來台灣取經,這也是拓展台灣外交空間的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