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用法太不國際化

蕭嘉弘 2020/02/23 11:39 點閱 2372 次
武漢肺炎名稱惹議。(網路截圖)
武漢肺炎名稱惹議。(網路截圖)

新型冠狀病毒從去年底爆發開始傳染肆虐,讓新年度的開始,各國都繃緊神經「防疫」,如果防疫成果不好看,不但代表的是可能的人命損失,醫療資源的大量耗費,國家的醫療水準也會被污名化,被貼上公衛和政府施政能力落後的標籤。

國內對此一發自對岸的新傳染病,卻有主流媒體的不同翻譯和稱呼,在世界上罕見,英美媒體如BBC,CNN大都用「冠狀病毒」疾病稱呼來報導,有時前面會加上Novel,代表新型。

鄰近的日本,媒體也相當統一,包括NHK,大報讀賣、朝日新聞,發揮大和民族的傳統精神和作法,將外來語英文的冠狀病毒用片假名拼出和報導,各中文版也做一致呼應,環繞新型肺炎或新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做相關報導,國內媒體出現的「武漢肺炎」稱呼,已相當少見。

疾病的命名,常常少不了政治的考量和角力,2002年開始的SARS肆虐,國內當時如趙建銘駙馬爺等人直指是「中國肺炎」,但這英文四字縮寫、沿用至今的名稱,卻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無任何的地名在其間。

台灣要國際化,中文使用也該能「國際化」,接軌國際社會、和世界同步才行。若還一直在「新型肺炎」前提到「武漢」,有如持續的污名化,將讓原本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一千一百多萬人,或是家鄉來自武漢的人,到處有如過街老鼠,走路都抬不起頭,不但有違民主、人權、進步的價值,也絕非大多數善良台灣人民的內心初衷。

揚棄新傳染病的舊名和稱呼,台灣可以中文統一,不在世界標新立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