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綜合報導】在AI專利幾乎被美國和中國企業壟斷的情況下,歐洲打算要急起直追發展AI產業!歐盟執委會19日公布一份白皮書,建議只針對高風險的AI(如醫療設備、自駕系統等)進行管制,譬如確保AI使用的資料必須是「無偏見的」。但也有業界人士指出,何謂高風險AI定義不明確,對AI進行管制,可能使美國的科技大廠卻步。
期望年底通過草案
根據《德國之聲》和《歐洲新聞台》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我們想要鼓勵企業家和研究者發展AI,同時也讓社會大眾能安心使用。」AI產業可謂明日之星,馮德萊恩指出,目前歐盟AI產業的產值高達3,000億歐元,共創造出570萬個工作機會,5年後,產值更可望翻3倍。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指出,中美的企業佔有85%的AI專利,歐盟得急起直追才行。
然而,歐盟內部市場與服務專員布雷頓表示,歐盟必須根據《一般資料保護規範》,以確保基本人權不受侵犯。譬如臉部辨識的科技,許多隱私權專家和運動人士向來擔心可能有侵犯隱私之虞,對此,歐盟執委會希望這個議題能經過充分的公共討論,歐洲議會則期望在年底之前完成對於AI發展規範的草案。
業界擔憂程序耗時
白皮書主要是針對高風險的AI,包含醫療設備、自動駕駛以及決定社會保險支付的系統。《TechCrunch》指出,白皮書的建議包含AI使用的資料必須是「無偏見的」,以確保沒有歧視的現象;演算法能夠使用的消費者資料必須要有保護;以及促進企業與政府的「資料分享」。
對此,「DIGITAL EUROPE」會長波妮菲爾德達爾認為,與其急著對新科技大加限制,不如強化法律架構,以彌補產業和公民社會之間的隔閡,限制應只及於「高風險的AI」。
然而也有產業界人士擔心,高風險AI的範圍難界定,此外,繁瑣且官僚的認證程序恐怕曠日廢時。對管制較少的美國科技公司來說,可能也會降低其進入歐洲市場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