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衝擊 觀旅業業績慘恐要放無薪假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4977
旅行業者指出,國內熱門的觀光景點,原本擠滿上百輛遊覽車,如今只剩下個位數,沒有團可出。旅行業者甚至研擬放起無薪假,甚至延後開工。大批國際旅遊團取消退團,也衍生不少旅遊糾紛。受到中國旅遊限制與疫情變數,旅遊業者憂心接下來三、四月虧損恐持續擴大,遊覽車業者也飽受生計衝擊,收入腰斬。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建良也說,「最主要是(遊覽車)貸款問題,還有司機的生計問題,收入可能會腰斬。」
回應:旅遊業面對陸客自由行取消,加上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勢必損失慘重,政府在疫情趨緩之後應提出應對方案。此外,除了製作醫療用品的產業以外,不知道是否有從中獲益的產業(例如安親班、保姆)?
2.清華研發仿視神經AI晶片 讓無人機學果蠅飛行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1310133.aspx
清華今天發新聞稿表示,無人裝置過去多利用發射並接收反射的電磁波、紅外線等方式避開障礙物,相當耗電,且許多裝置同時運作時易互相干擾,科學家嘗試用光學鏡頭分析影像避障,但需處理的資訊量太大,速率難以提升。
專研仿神經系統的清華電機系教授鄭桂忠於稿中表示,要突破目前AI人工智慧發展的限制,一定要向生物取經,於是他找研究果蠅大腦的羅中泉,師法果蠅的視神經系統,共同研發出仿昆蟲視覺的省電、高效率AI晶片。
回應:清大也表示,這項技術除了用在無人機以外,也可應用於無人車、機械手臂等科技。AI的類神經網路也是資訊科學家受到生物神經系統的啟發,可見未來AI的跨領域研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