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幣買不到農心 候選人應提對策

李武忠 2019/12/18 12:18 點閱 2609 次

國內農業產銷問題再度成為選戰攻防焦點,為避免影響選情,蔡總統挾執政優勢提出許多惠農措施,並在農產價格大幅波動時,採取保價收購護盤。此舉或許能暫時抑制農怨,但無助於農民生產風險概念的建立以及技術升級,反而讓農民一再陷入產銷失衡的焦慮,也讓外界產生不良觀感。

撒大錢沒成效

農作物是台灣糧食的主要來源。政府每年投注在農業的國家預算高達1000多億,福利措施卻占一大半還不斷加碼,連帶壓縮了科研創新的經費,讓產業升級速度緩慢,加以天災人禍讓務農倍感艱辛。

每位總統候選人在選舉場合,均公開強調農業的重要性並承諾會照顧農民,會改善農民生活,但事後證明,多屬選舉語言,農業問題依舊一籮筐,對單一市場高度依賴的風險未減,農民在面對國際經貿談判可能開放國外農產品進口時,還是剉咧等!

缺乏具體政策

從最近一連串發生的高麗菜、豬肉、花生、紅豆等價格大幅波動,讓農民膽戰心驚,說明了現今的台灣農業在整個產銷供應鏈上,確實存在許多需要大力興革之處,需要政府展現大魄力,重整建農業產銷次序。

各總統候選人若真心為台灣,除了扮演聖誕老公公發禮物外,應提出治國良策並負責任的針對現行問題(如何解決農村基層勞動力短缺、盤商操控、供應鏈過長、外國農產品競爭、外銷市場拓展、農業補貼有增無減等等)提出具體解決對策,並給出未來農業施政藍圖及願景,給農民帶來信心與希望,幫助農民走出處處需依賴政府保護的「溫室」,才是爭取農民選票的良方。

治標不治本

這些日子農民不斷收到來自政府的意外之喜(提高老農津貼、實施對地綠色補貼、提高農業保險補助、提高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補助、推動農民職災保險、籌設農民退休制度等等),多的讓人不敢相信(太over了),對於解決農村基層勞動力不足、提升農民經營效能、拓展新興外銷市場、農地遭濫墾濫建等迫切問題卻拿不出有效的對策,農家專業所得依舊偏低。

選舉總有結束的一天,等回到現實發現一切如舊,會讓農民更加難以承受。但願這些日子執政黨對農業的用心,不會只是農民短暫的「仙履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