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談》小英的真心話 教改與良知總體檢

盧信昌 2019/12/08 19:09 點閱 2756 次

大選方酣之際,蔡英文總統日前在青年論壇上一針見血的說:「學習歷程檔案,不利弱勢生」,立馬激起正、反攻防與相關部會的頻頻緩頰。然而,隨處修正、即興推廣了20餘年,關於高教定位與選才考招的百年大計,當真不能有來自家長切身的心聲、與在末端的承受者誠心的建言嗎?

教改副作用與犧牲品

打破明星高中、創造在地人才的黏著性,以及廣開菁英大學的入學門檻,是經年教改所追求的目標。教改推動的二十餘年間,其預算占比也從政府總支出的12%,增加為21到23%;至於家長的心血付出與各類補救加強的總負擔,更是與日俱增。

預算大手筆的花,學校的設備、規模與人手,自然有增加。反映民意為由的地方政治,插手之深更是斑斑可鑒;部分學生則是有樣學樣,挑東撿西和串連運作的自信,更是沛然莫之能禦了。

為了抑制聯招的社會信賴與影響,對入學選才嘗試過的各類改造,包括:減少納入計分的考科、降低學測級分的佔比,和考題區隔的鑑別作用。在各類嘗試的交相推動之下,課程要求與學習壓力自然也跟著減少;伴隨而來的,則是印刷精美的教科書,更多元的課外補救與參考讀本。當政府與家長的支出持續增加,於利益攸關者自然是皆大歡喜。

平台建置的利與弊

針對小英總統的一句話,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坦言,升學制度不論怎樣做變更,家庭優勢的影響中外皆然。

多年下來,如何規避茫頭無緒和教改成效的有限呢?塑造威權、精心量製的分析報表和打爛稻草人,則成了逃生出口。可惜那機關算盡,卻總害了卿卿性命。多少學子的青春歲月,就在一波波的包藏利益與勢力對抗中,被無端的虛擲、辜負。

教育工作者面對政治勢力的介入,有口也難言。過去以來,推甄過程裡的成績竄改,甚至是濫用弱勢生身分的社會關懷,所在多有!但是,平台建置和協助教師做出當下的認證,即能解決成就紀錄的耗時成本與資訊公信力等問題嗎?

關鍵的解決之道,不只是及時的數位記錄或是網路上傳;迫切需要的是,有更多教育人士的知恥近乎勇,和彼此做到公開的提攜勸勉。像是英國公學,任一份考卷的批閱分數,還要經過類科老師的共同確認,其目的即在於此。

全教總在公開信表示,「我們除了譴責教育部未盡到向總統報告的義務外,也要求教育部要站在專業的立場,持續完善大學考招制度。倘若因為總統搞不清楚狀況、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阿諛諂媚,刻意改變既定政策,不如自請下台。最後,我們還是要正告蔡總統:你錯了!」

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根據說明,學習歷程檔案所看重的是校內課程活動和重質不重量。然則,課外參與和特殊成就的作品表現,還是由學生選擇志願上傳。誠然,不欲人知的謙遜,是一種美德;古有云:「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如今,推甄入學的名額比例,已然超過七成;而全國推甄的學測占比,則將會下降到五成。坊間更傳聞,會有五千個名額保障弱勢生的就學機會。這些個些伴隨108課綱調整的變動,表面的精緻化與說明書裡的振振有詞;於外界的困擾,卻是目標不明與未知的後續影響。